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西玉林:
环保倒逼“世界裤都”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韩秉志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陈自林

近日,记者来到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的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只见各种载着物资的运输车来回穿梭,工厂车间的工人有序地生产。

玉林市福绵区素有“世界裤都”之誉,主要产品为牛仔系列服装,高峰期年产牛仔裤上亿条。但长期以来停留在低端水平。棉花变为服装,需要经过纺纱、印染、织布、制衣、水洗等多道工序。缝纫成型的牛仔裤、休闲裤要用水泡洗后,才能出厂,而传统的水洗过程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传统的自建处理设施为分散治污模式,规模小、效率低,监管困难。面对产业困境,福绵区跳出传统思维,以环境保护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传统产业环境要素制约。为此,该区关停了原有的20余家水洗厂,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创新探索环境要素的供给侧改革模式。通过规模效应实现对环境要素的低价优质供给,引领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拉动上下游产业快速集聚。

“环保要素的优质供给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拉动上下游产业快速集聚。”玉林市福绵区委书记赵志刚说,玉林采取主动式精准招商模式,通过先行建设治污体系、统一供应水电气热、统一回收集中治污全新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污染物治理问题,支撑引导产业集群发展。

对于各地水洗、印染等重污染服装产业链企业来说,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的出现如同一道曙光。玉林市穗鑫实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强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公司把在广东深圳的印染厂搬到了福绵环保产业园,看中的正是环保产业园先进的治污能力。目前公司牛仔浆染环节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线,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

产业园通过大型公共处理中心处理各类污染物,统一向园区企业供给水电气热等生产资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治污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在环保和成本优势下,东部地区大量纺织、印染、服装加工企业被吸引入园,服装设计、品牌渠道和商贸企业也纷纷跟进,形成服装、机械制造、配件生产与表面处理、环保建材等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目前,玉林(福绵)节能环保服装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21家入园企业实现竣工,35家企业开工建设。

事实证明,福绵区首创环境要素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模式,不但破解了传统产业环境要素制约的难题,让一个濒临淘汰的产业起死回生、做大做强,还通过环保筑巢,吸引上下游产业快速集聚,牵引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与此同时,北流则在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在今年公布的广西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位于玉林的北流陶瓷小镇榜上有名。这座坐落于北流民安日用陶瓷工业园的小镇,秉承“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理念,在传承中华陶瓷文化的基础上,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陶瓷文化建设以及陶瓷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三大板块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努力打造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园区内,一栋标着“陶瓷小镇”的钟楼及周边富有特色的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便是北流陶瓷小镇的核心区——三环陶瓷小镇。这个由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陶瓷产业集群,集高档陶瓷生产平台、陶瓷研发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创业平台和日用陶瓷贸易物流平台于一体,规划总投资30.8亿元。公司董事长、总裁陈诚介绍说,截至今年5月,三环陶瓷小镇的产品已销往欧美亚各国,销售额达8.7亿元。

聚焦服装皮革、新材料等产业,玉林市正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工业发展新动能。朝公园式园区化方向发展,在工业领域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玉林市走出了一条生态工业经济发展的可行之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