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经视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出村庄 改变中国
图\文 于文国
◀来自广东省的胡小燕、上海市的朱雪芹和重庆市的康厚明(从左至右)3位农民工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们是我国历届全国人大代表中首次从一线农民工岗位中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
(摄于2008年3月)
◀安徽省阜阳火车站,农民工排队等候开往上海西站的首趟农民工专列。 (摄于1993年1月)
▲安徽省金寨县农民用独轮车推着铺盖卷、干粮和劳动工具,一路上风餐露宿进城务工。
(摄于1994年2月)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工地完成施工任务后的农民工,提着行李恋恋不舍回望亲手建起的三峡大坝一期工程。 (摄于2006年6月)
▲河南省淅川县境内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地,农民工正在紧张施工。
(摄于2013年11月)
▲河南籍在北京打工的农民工,在司法部门的援助下讨回工钱。我国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摄于2004年1月)
▼深圳特区高新奇科技股份公司手机生产线上,进城务工员工忙生产。廉价熟练的农民工劳动力、优惠的政策措施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构成了“中国制造”优势的三驾马车。
(摄于2009年2月)
▼北京鸟巢工地,一位农民工深夜仍在工具房里值班。当年鸟巢建设高峰期施工人数接近两万人,其中,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的农民工人数占85%。 (摄于2007年9月)
▼深圳特区艾美特电器有限公司在举办员工素质培训。 (摄于2009年2月)
扫一扫
欣赏更多作品

于文国,曾任《工人日报》摄影部主任,现任中国工业摄影协会副主席。自1978年改革开放那年起,他开始致力于记录类摄影。他的足迹遍及31个省区市,用手中的相机捕捉40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细节与瞬间,记录这段伟大历程中人的变化。他曾先后荣获第一、二、三届中国摄影记者“金眼奖”、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

40年前,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世世代代被锁定在土地上的中国农民开始迈开双脚走向城市,并逐渐形成了打工潮。

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走向工业、走向现代文明却犹如一次艰难的长征,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历程。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与迁徙,无论对于国家、城市、市民,还是对于农民工自身,所面临的考验和挑战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前所未有,曾经有过数不清的问题、难题和重大课题。

40年后,历经凤凰涅槃般的锻造之后,全国2.87亿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体和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影遍及社会各个角落。如今,人人都能真切感受到农民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推动和影响,都在农民工流动与社会转型的互动中,矫正着自己的观念,触摸着时代的脉搏与走向。

今天,回首那段“中国农民工潮”,或许能对我们的心灵以及对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启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