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建蚶江镇:
海港古镇气象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志伟

曾经贫穷的海港小镇,如今高新企业云集;曾经以传统产业著称的小镇,如今以“智能制造”新兴产业为名片;曾经毫不起眼的边远小镇,如今被评为全国特色小镇——福建省石狮市蚶江镇,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文化交流在这里生根发芽。

近年来,蚶江镇紧紧围绕石狮市“创新转型、实业强市”发展战略,突出“工业立镇、港口兴镇、旅游旺镇”主线,力促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智能制造产业,做大做强港口物流,全力打造“海丝起点、古港门户、智能制造、人文荟萃、生态宜居”的特色小镇。

昔日海丝重镇 今日港口新城

早在宋元时期,蚶江镇就是“光明之城”“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泉州)的门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蚶江镇党委书记刘艺波介绍,近年来,蚶江镇主动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积极培育“海丝”文化旅游品牌。2016年以来,蚶江镇投入2000多万元加大对闽台对渡、民俗文化、港口景观资源及六胜塔、林銮渡周边环境整治,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和文物古迹资源,推动“世遗”申报工作,完成了49项民俗文化保护规划方案。2017年,蚶江镇从全国300多个特色镇中脱颖而出,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海上泼水节是蚶江与台湾鹿港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台对渡文化习俗。据蚶江民俗、传统文化研究者林文裕介绍,蚶江海上泼水节铸就了两岸人民浓厚的民族感情,是维系海峡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之一。

从2007年开始,蚶江镇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2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每年端午节这天,蚶江古渡人声鼎沸,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海滨,泉州湾海面上百舸竞渡穿梭,众人用各种勺、桶装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人们视此水为“吉祥水”“幸福水”。此外,还有海上捉鸭、龙舟赛、“王爷船”巡海、民俗踩街、舞狮、攻炮城、猜灯谜等特色活动,十分热闹。

站在蚶江六胜塔公园高处看去,石狮市蚶江港东突出部的泉州港石湖港区尽收眼底,格外壮观。一个个满载的货柜和频繁进出港口的货车见证着港口的繁忙与兴盛。

“港口经济”崛起,港口建设是“龙头”。据泉州太平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湖港最初是一个小码头,现已发展为国家一类口岸、泉州中心港。2017年石湖港货物吞吐量达2827.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33.7万标箱。现在全力推进的5号和6号泊位建成后,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超过300万标箱/年。届时石湖港区将迈入大型港口的行列,这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进“海丝泉州”建设等方面意义重大。

成熟完善的物流产业体系,则是推动港口经济做强做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蚶江镇港后物流产业区进驻企业30多家,与电商配套的富星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园已建成并试运营。

石渔村是伴随港口经济发展的典型。石渔村位于泉州湾南岸,因其位于泉州湾出海口,村民主要从事海上运输、内海养殖、滩涂养殖以及内海捕捞。全村现有海运企业13家,运输货船150艘,总载重200万吨;集装箱运输物流公司55家,其他企业123家。发源于石渔村的安通控股成为福建省第一家集装箱物流上市企业,全球集装箱班轮运力排名第14位。

“村企也能上市,这是我们石渔村的骄傲。”石渔村村民郭清白大伯笑着说。2017年石渔村全村生产总值达25亿元,人均收入达3.5万元。

随着港口、临港、港后产业链“一条龙”布局的日趋完善,以石湖港为依托的港口经济正成为蚶江镇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昔日缺衣少食 今日文明小康

从蚶江镇的石祥大道拐进厝仔村,整洁的村道向前延伸,农民别墅在林木中若隐若现。厝仔村地处蚶江镇西南面,属石狮市城乡接合部,拥有企业21家,外来人口2200多人。

改革开放以来,厝仔村用活、用足政府给沿海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利用侨乡优势,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三资”企业,实施“以工补农”,使村级经济突飞猛进,成为福建省第一批“亿元村”。厝仔村党支部书记许自辉自豪地说,2017年厝仔村生产总值达5.1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9842元。

“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缺水缺粮,靠吃地瓜充饥;现在吃穿不愁,每年还能出去旅游好几次,我们村的生活水平早已经小康了。”厝仔村村民许尽忠笑呵呵地说。

在厝仔村农民商业大街上,台球馆、养生馆、寿司店、烤鱼店、电动车出租店……各种商铺林立。今年67岁的村民许书培在农民商业大街上经营一家手机修理店,他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以前家里很穷,16岁以前没穿过布鞋,一家人挤在2间石头房里生活。现在日子好了,有了3栋房子,还有工厂、店铺,一大家人生活其乐融融。

厝仔村还有一群身着红色志愿者马甲的“厝仔大爷”,每当获知哪一家有红白喜事,他们都会提前去劝导村民遵循《厝仔村文明卫生公约》,助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如果有的村民想通过花钱来热闹一下,或者尽一片孝心,我们会建议他把简办省下的资金拿出一部分进行爱心捐助。”厝仔村党支部副书记许明聪说,大部分村民都十分配合移风易俗工作,为成为全国文明村村民而骄傲。

昔日制造名镇 今日“智造”新星

石狮市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蚶江镇纺织业发达,被誉为“中国裤业名镇”。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各大城市大商场里的西裤大部分来自蚶江。但近年来,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产品同质化严重,人力成本上升,传统产业面临“洗牌”。如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成为蚶江人面临的新课题。

刘艺波介绍,近几年来,蚶江镇抓住泉州市作为制造业升级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支持智能移动终端、纺织服装机械等产品研发生产,促进制造业数控化、自动化、集成化发展。面对以服装纺织为主的传统产业,蚶江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定制化服务和高水平加工服务;支持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等。正在建设中的660亩“西裤基地”,将引导传统西裤企业向现代化创新型方向转变,提升蚶江“中国裤业名镇”的品位。

蚶江镇在推进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化、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加速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发展。蚶江镇围绕电子、化工两大产业,建成投产智能产业园,通达电子、永信加工等智能制造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支持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投入技改资金11.6亿元,2017年申报石狮市级科技项目企业34家。

在通达集团位于石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制造基地,记者被智能化操作震惊了。偌大的厂区,工人寥寥无几。一台台打磨喷砂机械手犹如变形金刚,一次同时抓起4部手机壳,快速喷码、旋转烘干、装盒,一气呵成,准确无误。通达集团总经理助理夏卫东介绍说,公司2015年投入30多亿元引进CNC数控加工机床、打磨喷砂机和阳极氧化线升级设备后,一排只要一个工人负责补充原料。

“加工精密度和稳定性大幅提高,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同时人力成本节省了20%。”夏卫东说,通达最初以做电镀小五金为主,现已转型为重点建设智能硬件项目的高新技术企业,深耕精密制造,为全球消费电子电器、IT、通讯整机产品提供高精密零部件产品与服务。

“过去蚶江没有高端产业,经济总量不够大,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如今通过动力转换,蚶江镇的电子、化工、纺织、物流等四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拥有智能产业相关企业19家。2017年蚶江镇实现税收收入5.5亿元。”刘艺波自豪地说。

蚶江镇镇长李怀忠表示,该镇将充分利用政策、资金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全力打造一个环湾港口新城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