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对于每个人来说,吃绝对是天大的事。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在饮食方面的变化,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40年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只有6000多亿斤,只能实行定量、定点、凭票购粮。在那个年代,想请客吃饭,光手中有钱可不行,还得有粮票。亲友们见面时一开口就问:“吃了吗?”这是最朴素、最实在、最贴心的问候。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农产品提价、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缩小,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农业生产力得到解放,促进了粮食产量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2245亿斤,比1978年翻了一番。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232亿斤,比2012年增产了987亿斤,增长8.1%。13亿多中国人再也“不差粮”了。
40年前,老百姓讲的是吃饱就行,因此膳食结构十分单一,主要以主食消费为主。1978年,全国居民食品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达到63.9%。40年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种类的丰富,老百姓对饮食消费的要求不仅是吃饱、吃好,更要吃出健康来,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78年的152千克降到2017年的110千克,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78年的248千克下降到了2017年的155千克。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显著增加。城镇居民人均猪肉、禽类、蛋类消费量分别由1978年的13.7千克、1.0千克、3.7千克上升到2017年的20.6千克、9.7千克、10.3千克。农村居民人均猪肉、禽类、蛋类消费量分别由1978年的5.2千克、0.3千克、0.8千克上升到2017年的19.5千克、7.9千克、8.7千克。
老百姓对食物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食最好是粗细粮搭配,蔬菜要新鲜的,水果要当季的,鸡鸭鱼肉最好是活蹦乱跳的……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了29.33%。
40年前,老百姓外出吃饭的次数少。40年后,随着收入提高和生活观念转变,老百姓有事没事喜欢下馆子、打牙祭,在外饮食消费比重明显上升。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饮食服务支出1538元,比1993年增长15.7倍;农村居民人均饮食服务支出309元,比1985年增长了65.9倍。
下一期,我们将继续关注改革开放40年来百姓生活变迁。敬请关注。
(本期主持人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