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安顺坚持生态优先
做好山水林文章
本报记者 王新伟 吴秉泽

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完善绿色制度,厚植绿色屏障,推进林业建设,做好山水林文章,奋力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如今的安顺,天更蓝、地更洁、水更清、山更绿。

2018年,贵州省通报全省各市(州)2016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结果,安顺名列全省第一。这一好成绩的取得,是安顺市坚持生态优先、厚植绿色的结果。

近年来,安顺市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完善绿色制度,厚植绿色屏障,推进林业建设,做好山水林文章,奋力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如今,曾是石漠化重灾区之一的安顺,天更蓝、地更洁、水更清、山更绿。

2016年,安顺对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城市干道为纽带,高速公路出入口为节点,大力推进山地园林建设,塔山、狮子山、高烟坡等30余座山体公园陆续竣工并向市民开放,每一座山体公园都是一座城市盆景。

在建设山体公园的同时,安顺市加快对城市街道、城区内河道两岸、文化广场等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城市“颜值”。目前,安顺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分别达34.87%、37.08%、20.43平方米。

在农村,绿色发展从改善人居环境开始。

昔日的西秀区云山村垃圾遍地、蚊蝇飞舞,如今,走进云山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上,随处可见垃圾转运车转运垃圾。

2015年以来,西秀区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为14个乡镇建设垃圾转运站,配备垃圾车、垃圾箱等环卫基础设施。2017年,西秀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都达到95%以上。

“怎样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必须做好‘变’的文章。”安顺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为目标,安顺市合理开发利用用材林、经济林,拓宽康养等生态旅游路子,促进产业与生态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培育生态产业,做大做强绿色经济。

在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安顺市聚焦“富民强村”目标,探索“三权”促“三变”林业改革新路径,对林地进行确权、赋权、易权。

安顺市林业局与安顺市农业银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对接林权抵押款,融通林业发展资金,推进森林经营集约化,实现资源增效和依法有序流转,林权抵押贷款亿元以上,林权流转32.67万亩,促进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活了农村沉睡的资源,发展起山地特色高效产业。

山区群众依托山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业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打造了茶、果、药等地方特色品牌,建设黔中生态绿色、有机农业、特色农产品基地。梭筛桃、蜂糖李、蓝莓、花椒,这些广受欢迎的森林食品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成果。

如今,结合造林绿化的实施,安顺市形成了总面积近120万亩的工业原料林基地、中药材基地、茶叶基地、干鲜果品基地,金刺梨基地20万亩,各类林下经济模式70.15万亩。2017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116亿元。

安顺鼓励龙头企业、农村经济能人领办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造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一批批林业企业、合作社和涉林企业不断涌现,林业企业达1039家,其中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8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10家,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人均年收入达3500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