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应坚持完善互联互通网络,促进包容联动发展,并指出互联互通是实现包容联动发展的基础。对此,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致力于促进各国各地区实现互联互通,形成联动发展格局,为世界经济拓展了新的增长空间。
郭延军认为,深入落实互联互通蓝图需要各个国家通力合作,要实现互联互通,最重要的是与各国的战略实现有效衔接。“要真正了解其他国家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设计项目并开展合作,这样才能实现习近平主席所说的‘让发展更加均衡、增长更可持续、机会更加平等、社会更加包容’。”郭延军说。
中国高度重视互联互通建设,为推进各国各地区实现互联互通作出了巨大贡献。郭延军说,中国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对外承包工程的能力非常强,可以为基础设施欠发达的国家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这些都将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提供保障。
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合作平台,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没有地缘政治目的,不针对谁也不排除谁,不会关起门来搞小圈子,不是有人说的这样那样的所谓“陷阱”,而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对此,郭延军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全新的合作理念,意味着开放、包容、不针对第三方,与传统的封闭的合作理念完全不同,尤其是在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等各种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的今天,中国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通过“一带一路”的实践,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和内涵,使之更加包容持续、更加公正合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这样的理念,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的诚意,也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机遇。
习近平主席表示,经过5年努力,共建“一带一路”正进入深入发展新阶段。郭延军举例,比如东南亚地区的欠发达国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通过实施“一村一品”等项目,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众福祉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项目并不一定需要很大的投入,但是对于当地百姓的生活改善效果非常显著。中国已经逐步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教育、卫生、文化、减贫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当地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郭延军说。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到,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为亚太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更大发展机遇。未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哪些项目具有发展潜力?郭延军表示,“一带一路”的发展包罗万象,除了提供铁路、公路、桥梁等公共服务产品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数字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致力于建设互联互通“数字丝绸之路”。发展数字经济,将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社会发展向更加高效、智能、人性化方向转型。比如电子商务可以让消费者享用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提高生活质量,很有发展前景。此外,健康产业项目也是欠发达国家所需要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