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冷空气频频发力,受阴雨及冷空气共同影响,南方地区迎来气温大逆转,由前期的偏高转为偏低,创新低区域持续向南推进,波及江淮、江汉以及湖南、贵州等地。立冬后,“全能型”冷空气已成常客,大风、降温、降水一个不落。入冬的脚步匆匆,你感受到了吗?
除了最高气温连连下跌,西北地区东部、黄淮、江南以及西南等地最低气温普遍只有个位数,未来几天的最低气温也将屡屡刷新下半年最低纪录,像长沙、重庆、贵阳都将迎来下半年来最冷的一天。南方天气湿冷,公众需及时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冷空气在南方“作祟”的同时,高原波动则较为频繁,带来较大范围降雪天气。预计未来一周,青藏高原东部至西北地区东部一带仍有降雪,新疆北部、青藏高原、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至3℃。
气象部门预计,11月份,冷空气活动趋于频繁,为常年寒潮频次最多的月份。各地需加强防御强降温和大风天气对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注意防范局部低温雨雪和霜冻危害。
可以说,冷空气是名副其实的“冬季使者”。气象专家介绍,一般来说,水平方向上位于低温区的空气称为冷空气。遥远的北冰洋、严寒的西伯利亚是冷空气的主要发源地。冷气团多数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范围纵横长达数千公里,厚度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冷空气过境会带来雨、雪等,使温度陡然下降。每次冷空气入侵的强度并不一样,有强有弱,它像潮水一样涌动,影响范围很广;并且,由于移动路径不同,受影响区域也不同,时间和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5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作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气是秋季与冬季胶着时期。不过,在北方,此时真正的秋天也只存在华北中南部和黄淮一带,其他大部地区已经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季。从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来说,以下半年连续5天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的第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
通常,我国近一半省会级城市的平均入冬时间都在11月份。而在全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率先进入漫长的冬季;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在10月上中旬先后迈入冬天。北京于10月底也进入了干燥的冬季;到了11月份,长江流域才逐渐入冬;12月初,冬季逼近两广北部的武夷山脉和南岭北坡。
一般来说,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是一年中最漫长的季节。在省会级城市中,冬季长度占全年一半以上的城市有哈尔滨、西宁、拉萨、长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和沈阳。其中,西宁和哈尔滨这两个城市并列第一名,平均冬季时间最长,达到207天,占全年56.7%。
经济日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今年省会级城市中,呼和浩特已于9月27日入冬,比常年提前近半个月;哈尔滨、长春10月7日已经稳稳入冬;此外,银川于10月6日、沈阳于10月7日、拉萨于10月8日、乌鲁木齐于10月15日也确定进入冬季。其中,与常年相比,乌鲁木齐冬天迟到4天,哈尔滨迟到1天,长春提前7天,拉萨提前8天,沈阳提前10天,银川提前12天。
专家提醒:一般来说,强冷空气和寒潮对人体的影响比较大。首先,强冷空气能使空气湿度显著降低,再加之气温下降,可以为感冒病毒的入侵和繁殖创造条件。其次,强冷空气袭击前后的2至3天内,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骤然下降,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寒冷刺激难以适应,也给不同类型的感冒病毒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另外,由于气温下降,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少,气管排泄异物的功能减退,呼吸道上的细菌容易向下蔓延,使慢性气管炎病多发或加重。此外,肺炎虽是由病菌引起的传染病,但它的发生、恶化也与冷空气活动有关。所以,在这一时期应加强锻炼,注意保暖,合理安排好日常起居生活,以防受凉感冒。
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天气,还会对设施农业等产生不利影响,相关部门还应做好防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