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的四川,平原的绿色还未褪去,高原已是银装素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草原上,“马背上的人民调解员”正轻拍下肩头的白雪;500公里外,成都市“无讼社区”的法官正往司法确认书上盖上庄严的红印。
从城市社区到工厂车间,从乡村的田间地头到一个个公安派出所、基层人民法院……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持续健全以党建引领、公调对接、诉源治理、资源整合为核心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成功化解各类纠纷398.6万件,成功率98.6%,初步实现了“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枫桥经验”。
党建引领 激活共建“细胞”
“过去每逢4月到6月虫草采挖季,我们都提心吊胆,生怕哪里又出了纠纷。”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沙德镇党委书记鲁德华说。
2017年,甘孜州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法宣前置、矛盾联调、管服全程、边界共治”的管理模式。“每当虫草季来临,群众到哪里,临时党支部就延伸到哪里。虫草采集点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到哪里。”皮肤黝黑的鲁德华对记者说,在这样的理念下,甘孜州在虫草产区设立的采集点临时党支部多达280个。
在两个多月时间里,鲁德华和他所在的临时党支部所有成员都住在山上,每天8点起床开始巡逻询问,及时排查矛盾纠纷。此外,帐篷夜校、马背法庭、矛盾纠纷临时调解点和便民服务中心,都随着临时党支部的建立来到虫草产区,连接起基层服务“最后一米”。四川藏区23年来首次实现在虫草采挖季节无群体性纠纷和械斗事件。
在绵阳市迎宾社区,每名社区干部每月入户走访20户居民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化解矛盾。在党建引领下,社区成立了16支居民志愿服务队,着力解决困难户公租房、流动儿童关爱、就业帮扶等,基层自治能力大幅提高。
在四川省委政法委书记邓勇看来,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四川省在探索矛盾多元化解中,正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在各级调解组织和网格中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激活了社区、村组这一社会治理的细胞。”邓勇说。
多方联动 搭建共治平台
“有商品交易的地方肯定有纠纷,我们的茶叶市场调解室也因此建立。”雅安最大的茶叶交易中心蒙山茶叶市场调解室负责人胡雅建说。2016年,名山区将人民调解组织搭建在茶产业链上,为茶农茶商茶企打通了解决纠纷的“绿色通道”。
在茅河乡,乡政府还聘请了24名知名法律专家,对矛盾纠纷进行分类化解。不久前,一位福建茶商与茶农谈好以每株8分钱的价格收购茶苗,就在付了首笔款项后,茶商发现自己弄错了品种,拒绝支付尾款。而茶农已将所有茶苗从地里拔出,要求福建茶商全额赔款。僵持之际,茅河乡茶产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出面为茶农另寻买家,最终以5分钱一株的价格成交,福建茶商弥补差价损失,矛盾圆满解决。
成都市大邑县的东岳花苑社区是全县最大的农民安置区,针对农民安置区痛点问题,当地党委政府在社区里搭建起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区调解、智慧社区、社区服务、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七大平台,推进“无讼社区”创建。“通过政府搭台,各界唱戏的方式,简单的矛盾纠纷交给人民调解,法院对调解结果进行司法确认,使调解结果具有了法律强制效力。人民调解发挥实在作用,法院也节约出更多的司法资源专攻疑难案件。”大邑县人民法院院长余涛说。
前端化解矛盾 共享和谐成果
四川省排查受理的矛盾纠纷中,由邻里婚姻家庭关系、财产、合同、消费、人身伤害以及交通事故引发的占了85%。对此,四川以“公调对接”“诉源治理”为突破口,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将绝大部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们推动人民调解进驻派出所,2017年实现城区派出所全覆盖,2018年将实现重点乡镇派出所全覆盖,形成‘服务不缺位、纠纷不激化、问题不出所、矛盾不上交’的‘公调对接’机制,受到基层干警和群众欢迎。”四川省政法委副书记杨勇说。
2016年9月,成都市新都区城东派出所在与街道、综治部门反复协调后,主动将新都区司法局的调解员请进了派出所,并专门设立了人民调解室。
如今,两名专职调解员每天在派出所开展工作。调解员收到非警务类纠纷调解指令后,第一时间开展调解工作,在源头分流警情。通过这样的“公调对接”,成功解决了98%的非警务矛盾纠纷。
在成都、眉山、遂宁等地,法院以能调尽调、前端化解为目标,开展“诉源治理”,形成了从诉前到诉中逐级分层治理的调解新模式。成都法院还打造了“和合智解”多元化解纠纷平台,让群众在社区调解室就能连线到调解专家、法官。
目前,四川坚持调解贴近群众、贴近需求的思路已初见成效。2017年四川省刑事立案数下降21.2%,每10万人命案发案数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6%。
文/新华社记者 吴光于 轩玉珏
(新华社成都11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