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石集团整合内部资源,建设高端能源装备专业化众创空间,探索出“资源聚集+项目运行+成果转化+综合服务”有机结合的运行模式,有效提升了协同研发能力,建立了产业生态链
位于甘肃兰州新区的兰石集团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块头”:不仅家大业大,在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排名中位居第30名,连产品也都是石油钻机、通用机械这样的“重量级”家伙。
在这样一家企业里,以创新创业为目标的众创空间该怎样建设?“企业制造的设备都是重达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大家伙,仅靠创客完成是不现实的。”兰石集团高端能源装备专业化众创空间负责人张志辉告诉经济日报记者,2015年,兰石集团决定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建设众创空间,目的是让员工创客化、企业平台化。
企业搭建平台,通过互联网直接面对用户和创客,员工则取消职务、职位限制,通过平台共享“双创”资源,奉献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简而言之,就是为‘大块头’贡献‘微动能’,营造出全员创新创业的氛围。”张志辉说。
激活内部创新动力
兰石集团是全国第一批取得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许可证的企业,但是多年来制造压力容器的原料双相不锈钢都是从外部采购。
“既然企业有大量的需求,外部市场也应用广泛,我们自己开发双相不锈钢产品行不行?”2016年,兰石集团几名年轻人跃跃欲试,依托众创空间的平台,成立了创客团队。
双相不锈钢新材料开发项目组成员韩文科告诉记者,“2016年,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将项目申请书通过众创空间上报集团科技部审批后实施,大大减少了项目申报环节”。有了众创空间的支持,他们反复试验,请钢铁厂的技术人员作指导,2017年制造出合格的双相不锈钢产品,“现在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压力容器提供原料,还拿到了一些外面的订单”。
经过近3年的建设和完善,兰石集团已建成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运行有序、效果明显的高端能源装备专业化众创空间。截至目前,入驻兰石集团专业化众创空间的内部创客项目共计41项,累计投入资金4479万元,其中33个项目已完成,8个项目正在运行。
“众创空间以实现产业生态圈协同创新为核心,搭建能源装备协同研发平台。”张志辉介绍,通过建立协同研发标准体系、统一的协同设计主数据管理系统、模组化3D协同设计平台、完善协同设计集成系统、强化概念设计和工业设计等,形成完善流畅的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流程,有效提升协同研发能力,建立以兰石集团为核心的产业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链。
“企业内技术人才聚集,搞科研攻关有基础。”张志辉表示,在企业内部发展众创空间,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同样重要。在众创空间建设过程中,兰石集团探索出了“资源聚集+项目运行+成果转化+综合服务”有机结合的运行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众创空间面向兰石集团内部员工、社会企业职工、高校师生、科技工作者、小微企业全面开放。张志辉表示,下一步,众创空间将步入功能与机制进一步完善与优化、项目正常运行阶段。
用活外部创新成果
生产制造各种型号的石油钻机设备,是兰石集团的“看家本领”。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兰石集团开始涉足新能源领域的装备制造。
开发新产品要找到突破口,而技术短板是企业最大的现实难题。2016年,安徽一家掌握微电网系统技术的企业找到兰石集团,双方协商决定依托兰石集团高端能源装备专业化众创空间孵化一家新企业。
“最初的考虑是开拓西北市场,必须要建一个立足点。经过考察,我们看中了兰石集团作为一家老牌国企的品牌和市场。”兰州兰石恩力微电网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王震军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孵化,企业已经完成注册,并开始运行,目前正在建设两个共计1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预计到年底可实现部分并网。
据了解,兰石集团高端能源装备专业化众创空间已建设完成协同研发体系和智能制造系统,基本建立了管理体系。
“我们的协同制造平台利用互联网采集和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通过线上和线下,整合市场信息,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为开展个性化定制提供支撑。”张志辉告诉记者,在完善和推广智能制造过程中,众创空间还将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优化和基础数据共享。通过开发利用工业大数据,支撑制造智能化转型,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