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傅欣——
藏族孩子的“上海阿爸”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治国
上图 傅欣在给学生上课。
左图 傅欣正在照顾在日喀则领养的孤儿。
(资料图片)

“亲爱的上海老师,请您相信,您已带给我们一片晴空,我们的生命从此阳光灿烂……”这首名为《天使的爱》诗歌,是藏族孩子们送给上海援藏教师的礼物,他们称上海援藏教师为“上海阿爸”,孩子们从“上海阿爸”身上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无私关爱与包容。

2016年夏天,作为上海第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队长,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教育学博士傅欣带领由3名管理干部和36名专任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从繁华大都市来到离家5000公里、平均海拔3800多米的雪域高原的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工作。如今,两年过去了,该校教学质量得到了跨越式提升,小考、中考和高考喜报频传,推动沪藏双融合教育教学,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建立了“1+3+X”沪藏援藏远程教育共享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走出“小家”进藏援教

“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傅欣坦言,面对援藏任务,最初犹豫过。傅欣的犹豫来自于家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傅欣和妻子都是“80后”独生子女,2016年9月份女儿刚读小学一年级;母亲于2015年接受肺癌手术治疗,正在术后恢复期;岳母在当年4月份也做了乳腺癌手术治疗,当时还没有完成化疗。此外,家中还有一位86岁的外婆。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人都需要依靠傅欣这个顶梁柱。

面对摆在眼前的难题,傅欣在家人的支持下接受了援藏任务。他说:“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责任摆在面前,身为年轻人就要主动去承担。”

在海拔4000米的日喀则,傅欣每天忙完一天的工作,必做的事情就是与远方的家人视频连线,嘘寒问暖,他总不忘深情地对妻子说声抱歉,因为他知道,远在上海的妻子把家庭的重担都扛在了自己柔弱的肩上。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小学部中有100多名学生来自日喀则市第二福利院,很多孩子学业基础薄弱,甚至有欺负低年级学生等不良习惯。有老师提出不要接收这样的学生,免得在统考中拖后腿。傅欣说:“如果我们轻易地把他们推出去,有可能孩子的一生就毁了。身为人民教师,有责任把他们教育好,更不能丢下一个学生。”

傅欣把工作队成员分成两组,每个周六轮流去福利院给孩子们分年级、分学科辅导功课,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还一起开展趣味活动、庆祝生日等。

看着那些缺少父母关爱、没有生活来源的孩子,傅欣觉得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帮助,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傅欣还在福利院领养了刚刚出生两个月大的小男孩,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经常去福利院看望,带给孩子家的温暖,陪伴他成长。在福利院孩子们的眼里,傅欣是他们的“上海阿爸”。

傅欣表示,目前教育援藏是把几十名教师集中到日喀则的一所学校,但他希望让边远牧区的孩子们也能分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在傅欣的倡导下,今年7月份,由日喀则市实验学校牵头,涵盖一区五县的10所学校建立起“日喀则市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合作联盟”;8月份,日喀则市教育界大咖签订了一份名为“海峰合作联盟”的框架协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共享。此外,傅欣还带领整个援藏教师团队,建立了周末公益课堂项目:星期六、星期天在第二福利院开展公益课堂,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化学习辅导,同时开展公益助学项目。目前,助学、帮困金已有150余万元,援藏团队还与上海对口支援的江孜、拉孜、萨迦、定日、亚东五县结对,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留下教育的“种子”

以往的教育援藏多为分散顶岗式支教,一两名干部教师到日喀则某所学校或教育局去工作,布点广而单点人数少。新一批教育援藏为“组团式”,几十名干部教师集中进入同一所学校。然而,“组团式”教育援藏如何开展工作,则无先例可循。

因此,“组团式”教育援藏,融合是一大难点。“融合是基础,发展是目的。”傅欣说,融合包含很多方面,比如上海教师如何与当地民族文化相融合,藏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以及上海援藏队员之间的团队融合。

基于此,傅欣提出了“双融合”工作目标和“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针对学校原来考试学科教学平均分不高的情况,傅欣带领团队承担起具体指导教学室和教科室的工作,确定并立项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市级龙头课题《提升课堂教学目标达标度的管理策略与教学路径研究》。

傅欣还整合“沪藏”骨干师资队伍成立课题指导团,发动学科教师从多层面多角度确立子课题。一年多来,他引领团队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量化标准、励志教育、课堂达标度提升、校本教材编写等多方面打出组合拳。

在学校教研组活动中,“师傅带徒弟”“徒弟赛师傅”的场景频频呈现。“直观感受到本地教师的精神面貌改变了很多,干劲更足了。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地教师也得到了价值认同。”傅欣感言。

受援学校书记达瓦次仁说:“双融合的实施,使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实现了‘一岗双任’,沪藏教师共同推进教育教学。这好比一场足球比赛,援藏教师当‘后卫’,保障当地教育教学的改革;援藏干部作为‘中卫’,具体协助当地干部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毕业班教师是‘前锋’,整个援藏专业团队把踢球进门的机会留给了我们当地教师,最大程度地让当地教师享受到沪藏教学融合的红利。”

此外,傅欣还提出:“上海有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源,日喀则也一定要有。”入藏后,傅欣针对学校信息化工作滞后的现状,借鉴上海教育信息化经验,启动了智慧校园“1+3+X”管理规划:建设一个智慧校园平台,包含三个应用系统——课堂教学系统、汉考学习系统、校园管理系统;“X”是指远程教研平台,该系统将会实现沪、藏实时互联互通,可以在第一时间借助上海市共康中学、各区县重点学校的名师名课程资源,实现名师名家对日喀则市偏远县乡的教育教学“专家会诊”。

通过信息化、“组团式”教育模式,日喀则的教育目标正在一步步向上海的教育方向看齐。“未来,将打造日喀则自己的教育模式,为这里的教育留下永远的‘种子’。”傅欣信心满满地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