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动作为 服务企业
温宝臣

今年以来,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市场、融资、转型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引起各方关注。这些困难与企业经营能力有一定关系,比如市场需求放缓影响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增多等,但更多是外源性融资收缩的结果。

民营企业外源性融资收缩主要是因为最近两年的去杠杆和信用收紧。去杠杆是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监管政策对于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十分奏效,主要表现为金融资产增速放缓。随着金融体系资产迅猛扩张势头得到控制,去杠杆进程也走向了防止实体经济继续盲目加杠杆,无序扩张。

但是,信用是分层的,有高有低。在我国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那就是最能创造价值即投资回报的民营企业却拥有极低的商业信用,于是在银行收缩信用过程中首当其冲。

银行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存在着股东回报的硬约束。因此,选择信用较好的资产,如利率债、地方债等本无可厚非。但事情还有另一面,就是银行信用定价能力存在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政府信用过度依赖;第二,对担保过度依赖;第三,信贷政策执行容易“一刀切”。以后者为例,即使不少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前景、产品有市场、技术有竞争力,未来也有一定的订单和现金回流,但却容易在贷款政策执行中“躺枪”。

理论上来讲,银行贷款给企业,就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合作,并借此参与产业资本利润分配。因此,选择与谁合作,怎么合作就是能力问题了。当前,银行在资产端十分倚重的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都面临着十分严格的调控与监管。未来,加大信贷倾斜力度,在新增贷款中,不断地提高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授信的比重应该是趋势。

但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在贷款时缺乏的恰恰是抵押资产,这就是银行眼下的难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近期指出,银行要尽可能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监管层鼓励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强风险识别判断和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的基础上,不断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同时,更多地依托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市场竞争能力、财务状况等,发放更多的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

这就意味着金融资源的配置开始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如此一来,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要求也需要更加市场化。银行花时间培养一支“懂企业、懂技术、懂趋势”的经营队伍,已经十分紧迫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