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岸区岱家山科技创业城在湖北省率先打造知识产权生态小镇,形成了集聚企业、集约资源、集中服务、集成技术和集群产业的知识产权“五集”,引导企业开展持续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入驻企业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
多功能爬壁机器人的履带如同磁铁一般紧紧吸附在金属墙面上,能附着50公斤的重物,在90度的金属墙面上垂直攀爬,如同武侠片里的大侠飞檐走壁一般;水下机器人能下潜到水深100米处进行裂痕检测,过去由“蛙人”潜水检测的工作现在可以由水下机器人代替作业,大大节省了成本。在日前举办的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这些机器人成为展会上的明星。他们是湖北武汉江岸区岱家山科技创业城的创业团队——武汉力博物探有限公司的最新科技成果。
武汉力博物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小庆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研发团队落地岱家山科创城仅3年,已获得近10项发明专利,展现出良好的市场竞争力,为我国相关大型设备检修应用带来了突破性发展。
“岱家山科创城按照‘校园式创业社区’的模式,目前已建成16万平方米‘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载体和孵化体系,并在全省率先实施打造知识产权生态小镇。”岱家山科创城负责人邓征祥说,只要是有理想和创意的创客,就可以在这里完成产品设计、公司诞生、培育加速等过程。
在岱家山科创城,知识产权就是“硬通货”。在这里,首次提交发明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的企业,就可享受优厚补贴;知识产权创客人才入驻园区,可在办公场所租金、公寓房租、水电等方面享受减免和优惠。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生李恒刚出校门就带着他的项目入驻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并成立了以综合治理城市扬尘为主的创新型环保企业——武汉毳雨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知识产权服务专员的帮助下,2014年,李恒就拥有了首件实用新型专利权。如今,公司研发的“高空喷淋”系统已在国内近500个工地使用,年销售额过千万元。
从2017年开始,岱家山科创城按照新发展理念、全链条载体、一站式服务、高层次人才、智能化产业5个方面,在全国率先打造知识产权生态小镇。该小镇形成了集聚企业、集约资源、集中服务、集成技术和集群产业的知识产权“五集”,主动对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等工程,集聚创新创业企业;设立质量技术服务工作站等7个科创服务专项工作站,打造服务集中平台;自设种子资金,并引入银行、风投等社会资本及各类政府基金在孵化器集聚。
“除了配备知识产权服务专员、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激励政策、聘请知识产权创业导师之外,知识产权小镇还引进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连年举办知识产权文化节和商标品牌文化节等,引导企业开展持续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使得入驻企业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邓征祥表示,目前已有200多家初创企业从对知识产权所知甚少到依托知识产权得到快速发展。
“与其他‘双创’基地相比,岱家山知识产权生态小镇更注重知识产权服务,这是小镇的特色之一。小镇可以发挥已有的优势,聚集更多的资源,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创业孵化链。”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对外服务室主任张宇去年受聘成为知识产权导师,对于小镇的发展感触颇多。
围绕已经形成的智能机电产业微集群,岱家山科创城加大高技术含量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力度,探索企业专利微导航工作机制。科创城建立了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在企业知识产权创设、运用、保护和管理上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我们围绕企业的科技信息、研发测试、产品装配、质量检测等核心环节,整合资源,采取‘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完善了岱家山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功能,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技术创新服务。”岱家山科技企业加速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培介绍。
要形成知识产权集聚区,优质创新创业项目是“源头活水”。岱家山科创城对创客空间内创业项目实行评审机制,选择优质创新源头项目进入孵化器。“我们吸引包括大学生、留学生、科技人员、连续创业者为代表的‘新四军’创客,构建了‘基地+基金+创客’的生态圈,促进创新创业资源的开放共享,实现了创新创业者在岱家山科创城能轻松找资金、找市场、找技术、找人才、找圈子、找导师等。”邓培说。
岱家山科创城先后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年产值超10亿元。目前,园区80%以上企业拥有知识产权,年知识产权申请量超3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