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假整改”必须“动真格”
陈发明

从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中不难发现,在那些花样百出的假装整改、表面整改背后,几乎都能看到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理念的影子。一方面,要从人的角度治标,对不作为、乱作为者真问责;另一方面,要从产业的角度治本,让落后产能、超标企业真转型

近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10省(区)完成督察反馈。从反馈意见看,整改成效有大有小,但共性问题依然不少,比如敷衍整改较为多见,表面整改时有发生,特别是假装整改依然存在,有的地方在整改工作中弄虚作假、谎报情况,有的假整改,有的甚至顶风而上,性质恶劣。

从2015年底启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至今,在这把高悬利剑之下,一大批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很多地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一些地方的干部或企业心存侥幸,以假整改应对真督察,平时不作为,临时乱作为。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行动不力,根子还是理念未变。

有些干部和企业出现这样的心态,首先是低估了中央的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就是为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个决心不会动摇,也不容怠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志在功成,不是一阵风,不是走过场,心存侥幸者只会反受其累。

其次是辜负了群众的期待。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环保问题之所以广受关注,就因为这是民心所想、所盼,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仅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更要加大力度清理环保旧账,岂能容敷衍塞责、蒙混过关?

第三是缺乏推动绿色发展的诚心。从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中不难发现,在那些花样百出的假装整改、表面整改背后,几乎都能看到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理念的影子。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形势下,加快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快马加鞭尚恐落于人后,怎能守着那些落后的坛坛罐罐,费尽心机遮遮掩掩?

因此,彻底根除“假整改”,必须下足“真功夫”。一方面,要从人的角度治标,对不作为、乱作为者真问责。环保督察只是发现问题的手段,真正目的是要推动问题的解决,同时在督察的震慑效应下,起到“防未病”的作用。生态环境部的通报显示,针对督察“回头看”进驻期间公开的53个典型案例,相关地方已主动问责513人,有效传导了压力。对于新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对明知故犯、屡犯不改的干部,还需要保持高压问责态势,对违纪者问责,对违法者问罪,让整改一线的广大干部和企业心中有戒、心中有法、心中有责。

另一方面,要从产业角度治本,让落后产能、超标企业真转型。今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实现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形势下,谁先把握转型机遇,将环境压力转换为升级动力,构建起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谁就能从根本上实现环境质量彻底提升。反之,如果一味地得过且过、躲躲藏藏,只能陷入落后境地,被时代抛弃、受群众唾弃。

当然,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并非朝夕之功,也不是举手之劳就能完成。一句话,是要做攻坚克难。为国尽环保职责、为民谋生态福祉的真英雄,还是甘当弄虚作假、为一己之私当太平官的伪君子,每个环境问题整改一线的干部心里都该有一杆秤。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