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王汝芳:
牢记使命 创新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关村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创新成就。如今的中关村,企业总收入2017年底已达5.3万亿元,是全国160多家高新区的七分之一强;技术成交额为4000亿元,占全国的40%。

中关村的发展史就是改革史,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简政放权,壮大市场力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中关村大力支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在推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关村,根据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逻辑组织形成的各种产业联盟,成为促进企业横向、纵向融合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创新的重要市场力量。政府在对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提供支持时,尊重市场的选择,从而形成良好的产品生态。

二是改革创新,打破体制机制束缚,不断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中关村最初的、最核心的优势就是人才,所以推进人才管理改革和提升服务人才能力就成为我们改革的重点。比如大家熟悉的国务院支持中关村先行先试的“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提出了科技成果收益权、分配权和处置权等改革措施。再比如,北京市人大先后出台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等3部条例。这类先行先试改革,仅国家层面的就达50余项。

三是优化服务,弥补市场失灵,培育创业家精神和创业文化,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自主创新中,政府要弥补市场失灵,到位而不越位,市场到位了政府就要适时退出。目前,中关村基本形成了由科技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创业投资和金融、科技中介、创业文化六大要素,以及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组成的“6+3”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并在不断完善。

(本报记者 欧阳梦云整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