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高质量发展绘就新时代吉林金融新画卷
——吉林省探索以金融改革发展助力走出振兴发展新道路
上图 游人在查干湖乘筏游览。吉林省实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发展生态经济,在政策性金融支持下,实施河湖联通工程,恢复湿地,从粮食生产转向生态经济,旅游业已成当地经济重要支柱。
徐守俊摄
右图 工人正在红旗轿车生产线上忙碌。一汽红旗是著名国产车品牌,他们与中国银行结下战略联盟,助推红旗车重振辉煌。
李己平摄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旱改水基地喜获丰收。金融部门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支持吉林省实施种植结构调整,调减玉米种植,提高水稻和大豆种植面积,解决卖粮难。(资料图片)
近日,在吉林省辽源市安石镇朝阳村农村金融基础服务网点,当地农民上门咨询金融业务。 李己平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己平

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滚石上山,负重前行。钱从哪来,钱往何处去,金融如何成为实体经济振兴的“压舱石”,引领质量、效益、动力转换的“火车头”?

海兰江畔,白山黑水,习近平总书记3年两次来吉,一路把脉问诊,一路提气鼓劲,谆谆嘱托、殷殷期望。信任是最大的激励。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吉林省撸起袖子,挽起裤脚,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手脚沾泥解难题,探索以金融改革发展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新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15年到2018年是吉林金融发展史上最为不平凡的3年,也是吉林金融成绩最辉煌,最值得书写的3年。

3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核心要求,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目的,牢牢把握防范化解风险这一永恒主题,牢牢把握深化金融改革这一根本动力,牢牢把握加强党对金融工作这一根本保证,牢记使命、矢志不渝,奋楫争先、砥砺前行,为实现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吉林目标提供了强大的金融保障。

时间是承今记往的度量,数字是见证进步的坐标。2017年吉林省金融业总资产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存贷比全国排名连续赶超、达到第11位的历史最好水平;2018年8月份,吉林省经济货币化水平提升34.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增幅8.9个百分点;今年前6个月信贷增量已超2017年全年水平,不良贷款率呈逐月回落态势。一串串单纯数字背后,是吉林省金融改革发展在思想理念、发展路径、体制机制乃至精神状态上的深刻变革。

解放思想走新路

砥砺前进,唯有解放思想走新路。

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景俊海分别主持召开省委和省政府专门会议,部署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东北振兴系列讲话精神,提出解放思想,担当作为,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上持续强化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并深钻细研,提出金融助力振兴的具象化要求,奋力谱写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篇章。

上下同欲者胜。吉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金融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在思想上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改革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引领发展新路,勇于担当起“高铁子弹头”的重要使命,成为助推吉林现代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必须走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积极顺应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化大势,擘画吉林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宏伟蓝图;必须走出一条协调发展新路,坚决不走只能维系自然发展的“慢路”,坚决不走金融自我膨胀、自娱自乐的“邪路”,真正实现经济与金融共荣共兴共享;必须走出一条改革发展新路,以农村金融改革、资本市场改革、监管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念好勇、谋、实、韧、严五字诀,铆足干劲通堵点,诸多首创做法已经在全国得到推广;必须走出一条稳定发展新路,切实承担起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牢牢地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印在心里,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呈现出“双稳双降双提升”的良好态势。

造舟筑桥顺渠道

“金融之水”滋养灌溉“实业之田”,是金融的天职和本源,实现金融与实业的对接需要舟桥机制导流。

一统多分,点面结合。以全省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总体实施意见“统揽谋篇”,相继出台农村新型普惠融资服务体系实施意见、金融集聚区建设实施意见等50余项金融扶持政策“定势捭阖”,为经济社会发展撑起一方深蓝天空。

2015年,吉林仅有银行业省级机构22家。3年来,渤海、广发等域外银行相继进驻,广州证券、开源证券、联储证券等证券和保险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引进域外资金年均增长12%以上。

2016年,省内金融机构大踏步地“走出去”,吉林省金融代表团参加香港第九届“亚洲金融论坛”,掀起一轮“吉林金融小旋风”;北京金博会全面展示吉林金融“去杠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吉林省金融良好发展环境受到广泛认可。

2017年,第三次产业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贷款余额占全部三产贷款比重达70.8%。全省A股和境外上市企业分别达到42家和12家,当年实现新增上市3家,私募基金管理资金规模超辽宁、黑龙江两省总和。东北地区第一家民营银行、第一只省级信贷周转基金相继成立,省内第一家金融租赁公司呱呱坠地、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成功登陆港股。保险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保险业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累计为社会提供各类风险保障63.6万亿元。

2018年,400余户国内外金融企业,500余亿元集聚金融资本,首个“形神兼备”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矗立在长春市区,各地市(州)金融街区加快建设,“一主多辅”的金融集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金融主体大量聚集带来的必然是从业人员大幅攀升。截至目前,吉林金融业人员突破30万人。

和衷共济、合作共赢。吉林将省政府与金融机构总部开展战略合作作为资金保障抓手。3年间,先后与银、证、保等机构总部签订了10余项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吉林省确定为综合金融试点示范省,中国平安积极促进保险资金投入吉林经济建设……

如今,吉林金融业从提高效能和降低成本两方面入手,改进信贷管理模式,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政策性银行吉林省分行创造性地探索出政府购买服务、创新设计订单融资、粮棉油全产业链信贷等一系列融资新模式,集中资源支持吉林省棚改、交通等重点领域,为吉林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手脚沾泥解难题

“办法总比问题多,关关难过关关过。”这是吉林省各级金融管理部门干部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何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向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倾斜,需要直面矛盾、迎难而上、逐一破解。

主动变阵,创新战法。吉林锚定重大项目、“三农”、小微等关键领域和重点企业,搭建线上融资信息对接平台,企业资金可获得性不断攀升。3年来,累计服务企业千余户(次),化解企业债券违约等突出问题600余件。2018年省内主要金融机构支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349个941.79亿元,提前4个月完成年度目标。补齐小微企业金融短板,吉林银行仅针对小微企业“专属”产品体系就推出了“吉速贷”“吉祥链”和“吉聚通”三大系列51个金融产品,成功发行2018年第一期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20亿元。全省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达94.51%。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对盘亘较长时间未能解决的历史性难题,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考量,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通过必要的时间与空间转换,步履坚实稳慎施行。在推动辖内金融资产提质增效过程中,综合运用吸引战略投资者、推动公开上市、不良资产转让等方式提高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化降不良资产,引资、引智、引制齐头并进,营造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长远发展空间。

砸实责任,压茬落地。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吉林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导向,不讲价钱、不留后路,构筑起责任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坚决以“不落实之事”倒查“不落实之人”。今年以来,省级挂牌督办4起重点非法集资案件、4个重点交易所和2个重点农合机构,严肃处置了相关责任人员违纪违规违法行为。

创优争先深改革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吉林省委、省政府将深化金融改革作为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难题的根本之策,多项改革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或居于区域首位。

农业是吉林传统支柱产业,也是优势产业。“十三五”开局之际,在中央金融改革创新试点部署中,吉林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被赋予探索以金融破局“三农”这个薄弱环节的国家任务。

巴音朝鲁强调,“作为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务必抓实求新、先行先试,努力实现金融与‘三农’共赢发展。”省长景俊海指出,“要优化‘三大支柱’服务网络布局,完善准入、扶持、退出机制,继续强化服务,发挥更大作用。”

在顶层设计上,扬弃单点突破、栽盆景式改革思维,依照“点上突破、线上贯通、面上集成、体系构建”发展脉络,构筑基础金融、物权增信、信用信息三大支柱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三支柱一市场”服务体系,组建了省级金融综合服务公司、物权融资服务公司,铺设1400个村级金融服务站,推动建立300万户农户信用档案,搭建起新时代吉林农村金融发展的四梁八柱。

在可持续模式探索上,推动财政支农资金金融化运作,实现了财政与金融、政府与市场深度融合,高效互动;形成了金融全面支持现代农业,农业反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局面。

在产品供给上,从农村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到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乃至于组建土地资产管理机构,推动农民以土地入股,实现了由收益权保证、经营权抵押、再到股权化试验步步深化,资源财产性权利得以有效实现。

改革之泵将金融之血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广阔的“试验田”上,让土地“财富之母”焕发出蓬勃生机,现代农业筋骨日益强壮。截至目前,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81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0.6%,农业保险风险保障水平提高74.1%。农村金融改革以来,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40亿斤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玉米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下分别增长7%、6.8%,超过同期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民的幸福感闪现在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上。

严实相济防风险

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吉林探索凝练出“五督六整三摸三管三稳一追问”的工作方法,为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筑起一道坚强防火墙。

风险防控体制先行。吉林省建立了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省领导小组集中指挥,成员单位分工负责,涉事机构及属地市区党委政府主体处置,工作专班与具体责任小组一线压降的五级督导指挥体系,形成全域覆盖、到边到底,抓岗带目、以干联渠的立体化责任矩阵,将属地风险处置责任自上而下、全面分解、层层压实,清晰划定风险处置的“责任田”。

重点领域精细梳理。掀起针对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等六个风险突出领域的专项整治浪潮,保持违法犯罪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穿透摸底,专项整治。每年动态排查各类企业机构近5万家(次),处理各类风险线索近百条次;顺藤摸瓜,追赃挽损。同时,条分缕析地抓准资金、资产、责任人三个要害,实施全面管控,以处置硬措施促进风险软着陆。2015年以来,吉林省为10万余人挽回资金近50亿元;齐抓共管,维护稳定。建立区域流动性互助机制,强化舆情监测引导,完善维稳应急预案;追责问责,以儆效尤。按照“有风险没有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处置就是渎职”思路,严纲肃纪、雷霆问责。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这一系列组合拳,使得金融安全防线愈加牢固。2018年8月份,国务院对吉林金融稳定工作予以高度肯定。

加强党建夯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吉林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确保金融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思想引领提升站位。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金融工作首位,探索出新时期加强金融思想政治工作“四部”建设法。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争做金融发展的“参谋部”,出思路、出观点、出真招,真正做到“参之有道、谋之有方”;争做金融资源的“统战部”,确保全省金融工作一盘棋、一台戏;争做金融工作的“宣传部”,全力营造金融工作发展良好氛围;争做防控风险的“安全部”,切实维护全省金融安全和稳定。

正风肃纪弘扬正气。吉林金融系统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开展“一个支部一个阵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和“建功‘十三五’”等活动,推动各金融机构落实“四下基层”,服务脱贫攻坚,与扶贫开发重点村、驻点村结对帮扶,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基层群众,密切人民群众鱼水深情。

基层组织抓实建强。吉林金融系统牢牢扭住党支部这个重点,抓好制度建设这个关键,创办开通了“新时代e支部”,入驻党支部8.1万个。推动实现金融机构党委书记与董事长“一肩挑”全覆盖。

新时代金融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突出人才支撑理念,吉林省3年来相继出台《吉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办法》《关于健全完善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的实施办法》,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格局,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名师带徒等活动,不断提高金融人才多方面能力和素质。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今天的吉林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吉林的关键时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此时此刻,正值金秋收获季节,锚定未来发展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吉林金融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坚定不移走“发展新路”,必将铿锵前行、一路高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