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媒体虚假信息层出不穷,至今年9月初,仅“微信辟谣助手”辟谣文章就达118万篇。有媒体调查发现,诸多谣言背后存在明显的利益机制,已表现出分散化、产业化生产态势,还衍生出诸多传播利益链。
在“微信辟谣助手”最新辟谣的不实信息中,养生、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关怀式谣言”比比皆是。不少谣言文章有所谓权威机构试验、观点,并配以视频,如此“专业”的“科普”文章,不仅会迷惑读者,他们还可能“温馨提示”转发给亲戚朋友。“关怀式谣言”打着科普文章、善意提醒的旗号,在社会上传播不实信息,其背后实际上存在利益链,或是想靠哗众取宠的方式获取点击率,或是为推销某些商品服务。
我国对网络造谣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现实中却少有对“关怀式谣言”追责。治理“关怀式谣言”不能只靠唇枪舌剑,还需要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出实招。一方面,要加大对违规媒体的处罚力度。对于发布“关怀式谣言”的自媒体应严厉惩治,严重者给予注销账号,并追究责任,同时加强对相关媒体平台的监管。另一方面,要打击谣言制造者。对于其中存在推介假冒伪劣商品或商品传销行为的人,要顺藤摸瓜,将制造“关怀式谣言”的幕后黑手一网打尽,真正起到警示作用。此外,广大网民应提高鉴别力,对于搞不太明白的事情、来源模糊的信息,切莫随手一转、当“小跟班”,避免善意转发被不良居心者利用。
(作者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沛城镇前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