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攻坚号角响彻那武陵山岗
——来自湖南怀化“全域脱贫攻坚战场”的报告
□ 刘 麟
沅陵县官庄镇干部群众一起采茶,茶叶是当地的富民产业。
靖州驻三锹乡菜地村扶贫工作队走村串户,摸清村情户情。

这个战场,感天动地!湖南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辖13个县(市、区)都是扶贫攻坚片区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怀化的基本市情。这几年,全域贫困的怀化市成了“全域脱贫攻坚”的战场,“悠悠万事、脱贫为大”的攻坚战,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声中打响。

记者来到“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处湘鄂渝黔桂五省边区中心位置的怀化市,看高山云涌,听大江涛声。春雨洗征尘,夏雷胜战鼓,五溪大地,飘荡着“脱贫攻坚,时不我待”的英雄之气。

向往的“向往”

向往是中方县桐木镇半界村村支书。这里地处高山之巅,距镇政府20公里之遥。十多年前,记者曾到山脚下镇政府旁边的一个村夜访村民,当时条件算好的村支书坐在自己半边堂屋时闪时灭的电灯下讲“交通基本靠走、开会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故事。离这个村有20多公里的山路、处大山之巅的半界人家,又将是如何一番景象?

泉水从山上淙淙而来,三三两两的汽车转个弯就不见了,竹筐背篓的身影在果园茶田里若隐若现,鸟鸣像山歌回响在山涧。山道弯弯,山花烂漫。阳光里的乡亲们各自忙碌着,轻快的脚步与真诚的微笑,是这座村庄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已是下午1点多了,记者顺着半山腰上“昌海农庄”的路牌,去寻求野餐的味道。一位70多岁的老人把客人迎进了木板亭阁,油润润的金黄色大碗腊肉、水嫩嫩的石磨豆腐端上了八仙桌,还有野菜粑粑、鸡婆笋子……老人姓唐,是“昌海农庄”老板钦昌海的隔壁邻居,说隔壁,其实也隔几座山。老人年纪大了,爬山下水不灵便,钦昌海就请他来帮忙,每天也能收入百八十元。

“这要感谢向往大哥呢!是他做工作让我回乡来开起这个品农家。”1970年出生的向往比钦昌海小,见过世面的“钦老板”却亲切地叫他为“大哥”。钦昌海一家住城里。去年,向往通过“两推一选”当上村支书,和村扶贫工作队一商量,决定不负好风光,发展乡村游。新鲜事物需要有人带着干,向往就去做城里“钦老板”的思想工作。钦昌海回乡承包了几十上百亩黄桃,把多年没住的木板屋小院子收拾得利利索索,办起了半界山上第一家“品农家”。走进这个木板屋院落看大山上的花果,就像欣赏美丽忧伤的古诗词,引来了一拨又一拨客人。“生意蛮好呢,去年在山里七七八八的收入也有好几十万。”

向往很会做思想工作,但他当村支书后的初次亮相做沟通,那场面是相当尴尬的。当上支书没两天,他爬山越岭去讲脱贫攻坚,在田坑上和村民们磨了几个小时的嘴巴皮,有个村民来了脾气,鼓起红眼珠对他吼:“中央政策好,村里干得差!别叽里呱啦地耽误老子的工夫,滚!”

委屈吗?向往是在委屈中百炼成钢的。5岁那年,误把雷管当爆竹,炸伤了左手掌,截掉了左手腕,在别人异样的眼光和调侃取笑中成长,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委屈炼就了他壮士“断腕”的豪情万丈:要通过奋斗,让村里很多没成家的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2008年,38岁的他入了党。他不再外出当包工头,听组织安排到村里做文书,2017年被“两推一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这一年,在上级党组织和扶贫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村上6.8公里的主体道路拓宽了硬化了,扩建了3条组级公路11.8公里,铺设管网,实施安全饮水入户……有5户20人脱了贫,还新吸纳1名大学生进入村班子,吸收2名村级名人致富能手为入党积极分子。那个当时要我滚的村民,成了最积极的支持者。”向往憨憨地笑着,就连那些曾经有过的纠结与辛酸,在此刻的回忆里也带出了些甜味儿。

在海拔600多米的村部大楼里,我们开了一次山村座谈会。老老少少的乡亲们说起脱贫攻坚、说起他们的“向往大哥”“向往兄弟”,一张张黝黑的脸变得生动起来:说起他每天要花两个多小时从山那边的家里走到山这边的村部来日夜办公;说起他穿这山爬那坡,去做思想工作;说起这一年里越来越宽敞的路、越来越青郁的山;说起今年3月半界山岭上1000多亩桃花盛开、村里举办首届桃花节的浪漫;说起这一年越来越富足甜美的日子……笑意从叙述者的眼角眉梢流溢而出,山花一般朴实真切。

“向往蛮会做群众工作。”村主任朱晋民和扶贫队长罗宽森异口同声。朱晋民在县城开了一家汽车4S店,在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和市里“引能人回乡”的土办法召唤下,把城里的大生意托付给家人,去年回了村。“当村主任,我学会了向往的共产党员‘三调整’。”朱晋民介绍:向往的“三调整”一是利益调整,自觉把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二是时间调整,自觉把群众时间置于个人时间之首;三是心态调整,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

我们被笑意感染着,也微笑着倾听和记录着乡亲们关于一座村庄的脱贫与一个贫困村支书的絮絮叨叨。他们左一声“向往兄弟”右一声“向往大哥”,他们已把对向往的景仰和脱贫攻坚的信心,深深地融进了半界的山水之间,融进了自己的心坎里。

“向往,您的向往是什么?”面对我们的突然提问,向往还是憨憨地笑着:“向往着让村里人过上‘山上年年青,田园季季旺,渠塘月月盈,溪水日日靓,农家时时美’的好日子。”努力付出定可走向成功,积累聚合方成强大信心!

“无情”男人的情怀

溆浦县是怀化市贫困人口最多的县,龙潭镇是溆浦县人口最多的乡。红军长征时,红二红六军团经过龙潭56个村庄,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雪峰山会战”的主战场就在龙潭,有着“抗战决胜地,千年古龙潭”的美誉。

龙潭河上波光粼粼,少山村临河的休闲亭里,聚集着下棋、观景的老人,祥和温馨。一位七旬老人出口成章:“两三年前,龙潭的路是烂的、水是臭的,夜间里是黑灯瞎火的,老百姓的人心是散的。如今呀,一江秀水闪金波,两岸火树银花合;三桥车水马龙畅,四时景胜桃源乐;五颜六色霓虹彩,七嘴八舌赞人和;久盼美景常如此,社会同唱幸福歌。”少山村支书何小平介绍,老人叫谌求武,是少山村大田组的农民。

“谌老,您认识镇里的干部吗?”“认得认得,去年有段时间,他们天天在村里,和老百姓一起挖泥担堤。”他又诗兴大发,拿过我们的采访本,即兴写下一首“藏头诗”:“姜公渭水寄浪漫,立杆垂钓随夙愿。刚正不阿时运转,行时得宠耄耋年。”

藏头诗中的“姜立刚”,是龙潭镇党委书记,1998年大学毕业后就扎在乡里,20年里干过7个乡镇。2015年底,他被派到由4个乡镇合并、溆浦最大的农村镇新龙潭镇任党委书记。

姜立刚的爷爷是“土改”时的村支书,父亲是退伍老党员,共产党人要为百姓谋福利的教育,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姜立刚、尹恩建以及一些乡干部是土生土长的龙潭人,当地人熟悉当地的情况,知道发展的短板在哪里、矛盾的症结在哪里。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碰上群众怨气冲天的“硬骨头”,说情的、攀亲戚的全来了。像农村赶集时的占道经营、龙潭河两岸的违章建筑都要拆除,还真得铁面无情得罪人。“打铁还需自身硬,亲疏远近一杆秤。”群众看到书记硬起来了,打心眼里高兴,送了个“无情书记”的外号给姜立刚。

姜立刚有句名言:“抓党建、促发展;镇党委担当、党支部冲锋;让党组织硬起来、实起来、强起来。”他抓党建确实很“无情”:有一个共产党员在外打工经年不归,不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连自己的爱人和老父亲去世也不回家。党委认为这名党员“不孝无德”,开除了这名党员的党籍;一个贫困村的村主任,上级布置的扶贫大事不去做,却在自己家里干私活,姜立刚在检查时当天宣布这位村主任就地停职;一位村支委在换届时搞小圈子拉选票,姜立刚当场开党委会,免了这位支委的职。

“攻坚的号角已吹响,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向我们招手,共产党员必须笃信胜利结局、坚守奋斗过程。对于不合格党员,必须要碰硬,要敢于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这样才有震慑力,才能纯洁队伍、淳化乡风。对于敢干事能干事还能干成事的党员,就是要大胆用起来。村支部书记一换届,换出了正气,换出了勇气,更换来了老百姓跟着干的豪气。”姜立刚说。

龙潭河是龙潭人的母亲河,见证着“雪峰山大会战”中血染的风采,也浸染着老百姓的乡愁情愫。但是这条河却越来越窄,越来越臭。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说自打记事以来就没有清过淤,一条几十米宽的河最窄处被垃圾淤塞得不到5米宽,只要一涨水,河水就往家里涌。

去年,镇党委组织“整合项目、分期付款、共建共享”,清淤修堤筑防洪墙,镇党委做规划。沿河边的5个村支部组织自清自修门前河,村党支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每一位村民知晓工程项目、参与工程建设,村民代表参与项目监督和质量验收。村民十分认可“镇党委主导担当,村支部带头冲锋”的做法,踊跃出工出力,两个月把河床清深了2米多,河面达到50米。沿河两岸的违法建筑拆了,防洪大堤修好了,花草树木栽上了,景观灯也装上了,过去的臭水沟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景观河,清粼粼的龙潭河荡漾起百姓奋发图强的梦想。

2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阳雀坡村,是“雪峰山大会战”时的一个前线指挥部。一家知名企业为龙潭攻坚的“雄风”所吸引,投巨资开发做旅游扶贫;温水村在外地从事国际贸易的姜立松去年回家创办起“扶贫车间”,成立德兴种植合作社,吸纳了80户贫困户种植红薯,每户增收5000元。“我除了家里种红薯,还在这个车间里打工,每个月有1800元工资。”贫困户段成英的笑脸蛮甜。

姜立刚算了一下,从去年至今,回乡创业的龙潭人已建起了4个农产品加工的“扶贫车间”,上百名贫困人口本地就业家门口脱贫。

“柔情”书记的担当

68岁高龄的浙江宁波退休老师周秀芳,2015年第一次远赴千里之外的大山深处北斗溪支教时,是带着对乡镇干部的偏见甚至是轻视而来的。她本打算悄悄地来支教几个月就悄悄地离开。但是,她没有离开,71岁了仍坚守在北斗溪。

2015年,从宁波鄞州小学退休的周秀芳,得知1300公里外的怀化溆浦县需要老师支教,就在远亲孙绍富的陪同下,辗转20多个小时,跋山涉水来到桐林小学。当她把30多个孩子挤在风萧萧雨瑟瑟的破旧土坯房教室读书的照片发在朋友圈时,她的学生说“帮老师建一所希望小学”。“建这所希望小学起,从小梁姑娘没日没夜忙碌的身影中,从她爱人孩子周末开着私家车从怀化城里直奔海拔1000多米高的学校来看我的汗水里,从孩子们依偎在我怀中一声又一声周奶奶的呼唤声里,从乡亲们纯朴憨实的举动中,我感受到了小梁等一批乡村干部的担当,感受到了大山里淳朴的乡情,感受到了大山里孩子们的渴望。”

周老师所称的“小梁”,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溆浦县北斗溪镇党委书记梁金华。1982年出生的瑶家妹,2002年大学毕业后考上公务员被分到边远乡镇工作,在溆浦县的5个乡镇干了16年。2012年任九溪江乡党委书记,2015年12月,九溪江乡与北斗溪乡合并成立北斗溪镇,她被党组织派到远离县城50公里的北斗溪镇任党委书记。一副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全县最为偏远贫困的乡镇之一的重担:近1.8万人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30户5082人,占总人口的29.2%,留守儿童占全镇儿童总数的23.5%。

走进北斗溪,映入眼帘的是水绕山抱的高铁小站,绿树成荫的乡村公路,挑檐翘角的民舍,坐落在溪河两岸,扑面而来的是春天里清甜的山风水息。乡亲们见有外人进来,也无拘无束地和生人谈天说地——

2014年12月,沪昆高铁溆浦南站开通运行,北斗溪成为沪昆高铁进入怀化的第一站。梁金华出任北斗溪镇党委书记后,带领党政一班人,把“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作为脱贫攻坚战的突破口。他们请专业团队进行综合性规划设计,完成了1.5平方公里区域的总规和修建性详规,形成了“一心、一廊、两区、四组团”的空间发展结构。按照规划,对油垅、坪溪、茅坡、华荣、光明等村主公路两边、沿河两岸的违章、不雅建筑启动了整治行动,共拆除违章不雅建筑42处。

路通、灯亮、水净,是百姓多年的期盼。“百姓盼的,就是党委和政府要干的!”梁金华立下誓言,要让百姓走上一脚好路、照上一盏明灯、喝上一口净水。

2013年10月,通往县城的公路拓宽硬化项目上马,为了解决资金缺口,她四处奔波,苦苦“化缘”。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工程在2013年除夕前一天凌晨竣工,数百名群众涌上新修的路,按当地习俗提前过大年。

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脱贫产业是个“当头炮”。坪溪村党支部通过村干部带动、党员带头,吸纳96户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兴建了集住宿、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七星瑶寨”生态游项目,受益群众达368人,其中最高分红达1.6万元。沙坪村刘兴木等几位党员和农民出资,专门为该村“天生女儿洞,生态康养谷”风景区打造的生态游主题宣传曲《女儿洞恋曲》音乐电视开拍后,掀起了一阵乡村游热潮。沙坪村的老人喜滋滋的,“以前唯一的收入就是那几亩地,现在搞起生态游,自家的萝卜条、干笋子都能换钱了”。

梁金华,这位柔情的瑶家女,和她的乡村干部一起,用自己的智慧、担当和忠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困的山头,换来了老百姓的放声歌唱。目前,该镇已有70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804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29.2%降低至目前的11.49%。

离开两岸花开如梦、流水悠悠若琴的北斗溪,来到高铁站。进入候车厅时,见一位排队的青年人手机里正在播一首歌,他大方地把这首《爱上北斗溪》发给了记者——

群山掩映青瓦白墙/绿水映照古村新妆/原野灵动金鳞蝶影/彩云扮靓花瑶姑娘……我们的生活奔向小康/高铁列车呀送来吉祥/幸福的歌儿传向远方……邂逅北斗溪/爱上这地方/邂逅北斗溪/难舍又难忘……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