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鲍鱼看中国”,我国是鲍鱼产销大国。据统计,2017年全球鲍鱼养殖总产量16.09万吨,中国总产量高达13.97万吨,占全球近87%,产值超过200亿元。鲍鱼养殖还带动了增氧器材、海带、海藻养殖、饲料加工、鲍鱼产品深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福建省鲍鱼养殖产业迅速发展,得益于皱纹盘鲍杂交鲍的引进,2017年福建鲍鱼产值163亿元,约占全国产量的80%,成为全国鲍鱼养殖的主要基地。
技术升级引潮流
连江县是福建乃至全国鲍鱼养殖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县,全县渔业从业人员19万人,其中三分之一从事与鲍鱼相关的工作。2017年,连江县鲍鱼产量4.6万吨,产值56亿元。
连江鲍鱼行业经历了野生鲍鱼捕捞、陆基养殖、近海养殖的发展过程,是中国鲍鱼养殖业持续转型升级的缩影。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董毅介绍说。
9月20日,全国首创的鲍鱼机械化养殖平台——“振鲍1号”在连江苔菉镇东洛岛海域下水投用。这台福建中新永丰与上海振华重工联合研发的大型农业现代化设备是国内鲍鱼养殖行业迈入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振鲍1号”养殖平台外形类似一个巨型网箱,长24.6米、宽16.6米、深1.8米,可容纳近5000个鲍鱼养殖箱,预计单台年产鲍鱼约12吨。平台主要由浮体结构、养殖网箱、上部框架、水下框架、机械提升装置5个部件组成,实现了饵料输送、投放、网箱上下吊装全部机械化。同时,“振鲍1号”让鲍鱼养殖的范围从离岸200米的近岸区域开始向3公里外的外海区域发展,平均30米以上的水深,清澈、高含氧量的海水又将大幅度提升鲍鱼的品质和生长速度。除此之外,该设备充分考虑海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入风力发电系统,为鲍鱼养殖提供了绿色动力,节能又环保。
鲍鱼养殖对水温要求较高,寒热换季时的海水温度变化是养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为了更加高效养殖鲍鱼,配置了全国最大的专业活鲍鱼运输船——“永丰三号”。该运输船可在夏季水温升高时,一次性将5万箱活体鲍鱼从连江苔菉镇运往1600公里之外的山东荣成“避暑”,11月份气温转寒,再启程返闽过冬。如此一来,鲍鱼可以全年生长,养殖周期缩短,单位时间内产量提高近一倍,品质也好于常规养殖。运输船内配置了先进的喷淋式供水系统,可直接引入海水,保证水中含氧量高于平常,从而将运输途中的鲍鱼死亡率降低至接近零。这种“南鲍北养”的生产方式经过几年发展,正在逐渐成为行业内的新潮流。
产业升级链条长
一粒鲍鱼,除了直接食用还能制成冷冻鲍鱼、鲍鱼罐头,甚至可从鲍鱼内脏提取天然牛磺酸,将鲍鱼壳制成珍珠粉,价值可以增长数倍。我国的鲍鱼产量虽大,但价格却低于国外产品,如何提升质量,达到减量增收的目标对国内鲍鱼养殖行业是一个新的挑战。
福建日兴食品公司自2008年进入鲍鱼深加工行业,依靠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将鲍鱼制成鲍鱼罐头、冷冻成品鲍鱼,用鲍鱼壳提取中药。
“过去鲍鱼内脏用来喂鱼虾,或当作废弃物扔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有了深加工技术以后,从内脏里可以提取天然牛磺酸生产保健品,价格是市面上常见合成牛磺酸的10倍,前景非常广阔。”日兴公司副总经理江小富说。
通过对鲍鱼的深加工,该公司产值达近3亿元,其中速冻产品占70%以上。以“江船长”系列为主的即食鲍鱼、罐头鲍鱼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连江县政府在鲍鱼养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至2014年间,为了鼓励和引导当地鲍鱼养殖行业健康发展,为鲍鱼养殖的规范化提供依据,连江县组织专人配合相关企业和个人,编制了《无公害鲍鱼育苗技术规范》《无公害鲍鱼海上筏式养殖技术规范》《鲍鱼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以保证“连江鲍鱼”品质稳定。同时,连江县通过金融补助的方式,在当地积极推广塑胶渔排,取代原本常见的泡沫塑料渔排。塑胶渔排具有耐用、环保、安全的优势,同时有利于减少海洋污染,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