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企业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8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逸思医疗:
逸思争流,高品间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惠敏
上图 逸思医疗产品展示厅一角。
左图 逸思医疗生产车间一角。
本报记者
佘惠敏摄

创业者说

为推动产品最终进入全球市场,必须规避国际医疗巨头的专利池,这意味着必须要全面开展自主创新,且所有创新一定要有明确的临床价值,最好能比进口产品更好地满足临床手术的需求

外科医生在大量临床手术实践过程中,更容易发现现有手术方式和器械设计的不足,这是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创新的灵感源泉。国产医疗器械产业要想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与临床医生紧密合作、联合创新是较有效的路径之一

南北朝时期作品《棋品序》中写道:“是以汉魏名贤,高品间出,晋宋盛士,逸思争流。”这句话也是上海逸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名称的由来。

2011年11月份,当时只有38岁的聂红林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创办了逸思医疗。在他看来,“逸思”即飘逸、灵动的思维,寓意着创新。他希望通过持续的、高价值的创新打造高品质的中国医疗器械品牌,以“逸思争流”的气势实现“高品间出”的梦想。

如今,这个梦想正在变成现实。创业6年多来,逸思医疗已经申请近70项专利,其中包括中国发明专利21项、国际专利31项;申请商标33个,其中国际商标12个;公司主营产品已进入全国300多家医院。

“逸思医疗已经在微创外科领域构建起4大产品线——吻合产品线、能量产品线、腔镜系统产品线和外科支持产品线。依托这4条产品线,我们可以提供完整的肿瘤微创外科手术解决方案,打造数字化的远程一体化腔镜手术室。”上海逸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聂红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逸思医疗今年的全球销售收入已突破1亿元。“这些销售收入基本都是第一个产品线——吻合产品线所贡献的,另外两个新上市的产品线在今年年初才启动技术推广,预期下半年会逐步实现稳定的销售收入,今年有望成为一个丰收年!”

打造医疗器械高端品牌

聂红林的创业梦想是“打造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华为”,这个梦想与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现状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已经超过1.6万家,但行业集中度低,多仿制、少创新的情况比较普遍,四分之三的产品都是中低端产品。从全球范围来看,排名世界前25位的医疗器械公司销售额合计占全球医疗器械总销售额的60%,其余所有医疗器械公司只能分食余下的市场份额。

“逸思医疗主攻的疾病领域是目前致死率排名第二的肿瘤疾病。这个领域的医疗器械九成以上依赖进口,个别产品甚至接近100%。”聂红林说,自己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不少高端医疗器械在中国市场上的售价高达美欧等国家市场的5倍以上。“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建立起中国自己的高端品牌,引导相关器械价格降至现有价格水平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在创办逸思医疗公司之前,聂红林曾经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高管,有高薪、期权傍身,发展空间也不小。不过,这一切都没能阻止他创业的热情。

创业总是艰难,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创业更是难上加难。

志存高远的聂红林一开始就没打算“跟风”做欧美企业的仿制品,他要做的是可以与这些品牌竞争的高端品牌。“为推动产品最终进入全球市场,必须规避国际医疗巨头的专利池,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全面开展自主创新,且所有创新一定要有明确的临床价值,最好能比进口产品更好地满足临床手术的需求。”

既要有创新技术,还要比进口产品更好用,逸思医疗的研发目标何其困难!

聂红林将第一个目标瞄准了肿瘤外科的微创手术器械。

在肿瘤微创外科领域,有一种形似手枪的器械,学名为“腔镜吻合器”。这也是逸思医疗公司研发的第一款产品。做微创手术时,医生先用超声刀“暴露”肿瘤“真容”,再使用腔镜吻合器将其切除,并在伤口上同时打上6排钛钉,减少流血。这种方式比以往的手工缝合有更强咬合力,患者损伤小、恢复快。

在技术创新设计与验证阶段,100万元启动资金就花光了。“幸运的是,我们正好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获得了正面评价,而且还开发出一些关键零部件,产品雏形初现。”聂红林说。

但接下来的遭遇差点令企业夭折。

聂红林回忆说,对于还没开发出完整产品的初创企业来说,融资本就异常艰难。逸思医疗在A轮融资取得顺利进展的时候,还被一家竞争企业盯上了。竞争者想通过诉讼的方式将其融资扼杀。诉讼期内,公司银行账号及资金均被冻结,几家接近达成协议的知名投资机构被吓退,其他机构也处于观望状态。为了筹措运营资金,聂红林不得不将自家的房产抵押给银行,这才勉强将企业从资金链断裂的悬崖前拉了回来。

10个月后,竞争者败诉,逸思医疗终于从泥沼中脱身。

“对自主创新的坚持使我们在竞争中毫发无损,这场波折之后很快就与国内著名投资机构达成了投资协议。”聂红林说。

联合创新“接地气”

医疗器械的研发离不开临床经验。

“外科医生在大量临床手术实践过程中,更容易发现现有手术方式和器械设计的不足,这是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创新的灵感源泉。国产医疗器械产业要想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与临床医生紧密合作、联合创新是最有效的路径之一。”聂红林说。

有鉴于此,逸思医疗不仅与医生频繁沟通,还直接邀请临床医生参与创新研发,并与在联合开发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医生共享发明专利成果。为此,聂红林设计了多种盈利分红模式。参与创新的临床医师等专家既可以通过一次性转让知识产权使用权获得收益,也可以技术创新成果入股持有公司相应股份。

腔镜吻合器就是这样诞生的。

当年,上海瑞金医院前副院长、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郑民华的团队直接参与了研发工作。他们首先找出了当时国际通用的腔镜吻合器的三大缺点。其一是转角小,当年的国际通用款只有42度的旋转角度,且弯度不够;其二是需要双手操作,这意味着主刀大夫“无手可用”,很多工作只能靠助手配合完成;其三是钛钉容易弹开。钛钉是目前已知用在人体中最安全的金属材料,经常被用作骨科关节材料和外科缝合中。但传统吻合器的钛钉多呈较平直的类矩形形状,人体组织张力过大时会崩开,造成术后二次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逸思医疗团队与医生团队等通力协作,将其一一破解。全新的腔镜吻合器有全球首创的60度超大转角,可以让手术刀“抵达”更低的切割部位;可单手操作,使主刀医生可以同时操作不同器械;将钛钉的成钉形态改为圆弧形,可承受更大的组织张力,止血效果大大提高。

2013年,郑民华使用这款腔镜吻合器为近百名癌症患者解除了病痛。对这款自主创新的新型医疗器械,郑民华的评价是:“性能与进口产品相当,止血效果优于进口产品。”

2015年,逸思医疗在全球市场上正式推出其腔镜吻合器产品。在欧洲权威检测机构SGS开展的对比测试中,逸思医疗的产品缝合强度比进口同类产品高10%,钛钉成型不良率不到进口产品的30%,最终以极大优势胜出。

接地气的研发模式使逸思医疗一举成名,其做出的高端医疗器械也拿到了走上全球舞台、参与国际竞争的宝贵门票。

如今,逸思医疗各项产品都采用了这样的创新模式研发。“我们建立起逸思智库,将国内外医师、工程师和公司研发团队都纳入进来。公司会对临床专家提出的技术创新方向或方案开展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然后申请专利、加工样品、交给医生开展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成功了就可以产业化了。”聂红林说。

推动微创医疗普及

在开发新品时,聂红林瞄准的是全球高端水平;在推广新品时,聂红林则更希望创新之光能惠及最基层的群众。“逸思医疗要做广大患者用得起的高品质微创外科产品,让更多患者有机会接受、有能力承担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聂红林说。

传统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热消融手术、微创手术是目前肿瘤治疗的几大常用手段。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肿瘤微创手术的成本比传统手术低20%,只占放化疗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且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康复快。但是,在我国只有不到10%的肿瘤患者有机会接受微创手术治疗。

逸思医疗的努力为改变这一情况打开了突破口。在2017年浙江省医疗器械招标过程中,逸思医疗获得了与国际医疗巨头同时投标的机会,国际医疗巨头首次主动一次性降价30%,这在国内此前的省级招标中还从未有过。最终,逸思医疗中标。

由于在多项核心性能指标上实现了对进口同类产品的超越,逸思医疗成功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有力推进了肿瘤微创外科器械国产化,目前其产品已经进入国内100多家三甲医院。

聂红林的目标还不仅于此。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小城市居民癌症死亡率更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身边的肿瘤诊断与治疗能力”。按理说,微创外科手术应该是肿瘤治疗领域的“常备军”,但实际上,有能力做微创手术的医生并不多,尤其是在基层医院里,专业人才匮乏情况更加严重。

2017年,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逸思医疗与媒体共同发起了“321项目——地/县域医院肿瘤防治适宜技术推广计划”,计划3年内在全国建设20个临床示范培训基地,在至少100个地级市或县域医院推广普及肿瘤微创外科手术技术,提高基层医生的肿瘤外科技术水平。

聂红林介绍说,逸思医疗已经为肿瘤微创外科技术的基层推广做好了准备。目前,公司可提供肿瘤微创外科手术所需的完整医疗器械解决方案,其技术指标与进口同类产品相当,设备价格可降低30%,耗材价格可降低20%。这将大大降低肿瘤微创技术普及成本,让更多患者能够以更合理的价格接受先进的肿瘤微创手术治疗。

造福社会的理想与坚守创新的精神为逸思医疗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015年下半年,产品刚刚投放市场,当年销售额就超过400万元;2017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亿元。

“我们坚信,创新创业既需要理想信念支持,也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我们逸思医疗的7位高管,有人来自国际医疗巨头,有人来自国内知名企业,超过一半的高管年薪降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不过,我们都不后悔。”聂红林说:“我们甘愿舍弃高薪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肩负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创业者。我们的梦想就是要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打造高端国产品牌,造福患者。作为梦想的铸造者和建设者,放弃一些个人利益又如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