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区域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8年10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渠道——
河北廊坊开发区“不见面审批”效率高
本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陈亚飞 王卫国

进一个门办理多部门业务,最多跑一次办完审批事项,上一次网能实现“不见面审批”,面对一个窗口就获得满意贴心的服务……作为河北省首批14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廊坊开发区大力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放管服’改革事关利企便民,事关营商环境,事关廊坊开发区的竞争力。‘畅通无阻的互联网+优质的政务服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廊坊市委常委、开发区工委书记王金忠告诉记者,通过对开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健康发展,去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1亿元,财政收入8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和10.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

在廊坊开发区上班的王学明要提取住房公积金,以前要跑本单位、房管局、银行至少3个门。自6月1日起,他只要进审批大厅一个门就可以办妥了。这源于开发区实行的住房公积金审批归并管理改革。目前,这项业务每月开发区要办理4500多件,平均每人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

廊坊开发区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审批多头管理的弊病,建立了大审批、大服务格局。他们组建了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中心全覆盖的流水线式审批方式,将分散在13个部门、10多个办事窗口共计65人管理的71个审批事项,全部划转至15个工作人员组成的行政审批局一家集中统一办理。

廊坊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付万成举了一个例子,原来由行政审批局和市场监管局共同审批的食品经营许可事项涉及1700多家经营单位,业务繁忙,需要两个局6个人来完成。现在行政审批局两个人就完全承接了下来,效率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廊坊开发区行政审批局还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减少前置审批,推行“证照分离”,放宽市场准入,简化退出程序。该局将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为后置审批,前置审批只保留28项,实现了“23证合一”;除27项不实行认缴的行业外,其余行业企业均改为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设立时不再需要提交验资报告。这些措施实施以来,开发区共核发各类企业执照2643户,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295户,市场主体大幅增加,企业竞争力大大增强。

行政审批局一级主办马莹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已对11项密切关系民生的事项实行了并联审批。工作人员对前后关联的不同审批事项所需要件列出清单,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两证需要的要件有重复的,实行同时办理,资料共享;同一主体需要两次现场勘验的,归并在一起一次性办理,最后一次发两证。并联审批避免了因为材料不合格、不齐全让企业和群众来回跑、反复跑,减少了无谓的时间浪费。这项改革在廊坊是第一家,今后开发区将有更多审批事项实行并联办理,市民和企业将可以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愿望。

廊坊开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与科大讯飞合作,依托华为政务云,在全省率先推进智慧政务建设,推出了线上“一网通办”。

按照“应上尽上”原则,开发区选择群众办事比较集中的99个审批事项,从去年12月8日起实行全流程网办,占到行政审批局独立审批事项的96.9%。申请人只需在网上提交资料,通过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待预审完成后,将所需材料原件寄给审批局,经审核无误后工作人员就可以打印证照并快递给申请人。

启动一张网络全覆盖,99个事项“不见面审批”改革后,通过网上流程再造,减少审批环节56个,办件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0天,压缩到现在的不足4天,效率提高80%,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目标。

由于投资环境得到了优化,廊坊开发区经济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实现财政收入49.78亿元,超额实现预期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4%,实际利用外资4.14亿美元,同比增长83%。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