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副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8年10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妈祖入津门
□ 商 瑞 石 乔

当妈祖文化传入天津后,便与当地民俗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圆月下树影婆娑,海河边彩光斑斓,八方客聚首津门故里。一场现代味十足的“光影秀”,掀起了妈祖文化的“千年”面纱,第九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在津开幕。

600年历史城市,近千年的妈祖文化,在这里与现代的光影交织融合,展现了天津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

妈祖文化源远流长,是船工、海员战胜风浪祈愿平安的精神支柱。据记载:妈祖是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岛人,姓林,因救人遇难。随着人们世代的祈祷,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天上圣母”“海上女神”。

妈祖文化传入天津,与漕运发展密不可分。“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使臣三殿毕,喜气满宫袍。”元代诗人张翥笔下的《代祀天妃庙次直沽作》,描绘了妈祖庙香火旺盛和三岔河口的繁荣景象。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元朝海运漕粮兴盛,南粮经天津大沽口再运抵北京。“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而漕运舟师水手“不拜神仙不上船”的习俗,则将妈祖信仰引入天津。元世祖忽必烈曾下诏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并在海河右岸修建庙宇,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天津天后宫。而直到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天津才设卫建城。

在旅游节上,刚刚整修竣工的古文化街戏楼广场,正以崭新的面貌接待游客。正如导游赵亮所讲,文化节让他体验到了现代天津城市的文化品位,又感受到“华洋杂处、南北交融”的历史传统。在天津,知道妈祖庙的人不多,但“娘娘宫”无人不晓。“娘娘宫”位于海河三岔河口西岸、古文化街正中。由戏楼、山门、牌坊、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等多座建筑组成,是天津市现存最早的古建筑群体。

除保留原有陈列外,天后宫更汇集了漕运、婚育、商业、民间生活、民间艺术及民间习俗,并兴建了长69米的天后碑廊,描绘出一幅幅极具个性的、地域文化的历史风俗画卷,成为中外人士观光游览的胜地。据史料记载,乾隆帝御赐“天后”半付銮驾,这是天津天后宫独有的。天后宫的祭祀大典分为:迎神礼、盥洗礼、上香礼、问讯礼、读祝礼、进献礼、祈福礼等传统礼仪程序。祭礼后,天后娘娘、癍疹娘娘、送子娘娘、送生娘娘、眼光娘娘分乘五架宝辇出巡散福,祈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庆典汇集了八仙庆寿、法鼓、高跷、挎鼓、舞狮等18道花会,展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皇会。

当妈祖文化传入天津后,便与天津地方民俗相融合。比如天津民俗“拴娃娃”,即送子娘娘神像前用红绒线拴走一个泥娃娃,祈求生育;办“皇会”,是天津民间为庆祝天后诞辰而举办的祭祀庆典,如今演变为妈祖文化旅游节。此外,像拜娘娘祛痘疹、天津姑娘喜欢穿红衣等都深受妈祖影响。不仅如此,天后宫还聚集很多百年老店。杨柳青年画、泥人张、联升斋、风筝魏、老美华等一个个享誉中外的老字号更是齐聚津门故里。

跨越时空的“光影秀”。晚上8点,光影变幻闪耀海河夜空,《华彩天津 光映南开—“津门故里”光影秀》准时开始。海河岸边亲水平台上巨大“人”字背景屏,配合光、电、水、声等互动和科技的新元素,将光影秀主舞台装点得美轮美奂。旋转起舞的高楼大厦、精雕细刻的梁柱花窗、书声琅琅的百年学府、享誉中外的民俗技艺……带领观众穿越古今,感受天津600年历史、经贸、文化、旅游的斑斓风采与无限魅力。

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像一条文化纽带连通两岸。第九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上,来自两岸的200多名嘉宾,相聚国庆共叙亲情。千年妈祖文化,在天津得到了传承与弘扬,并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妈祖的端庄淑美仪态、慈祥孝悌的精神已经内化为天津人的道德守则,世代相传。而一场跨越时空的光影秀,凝结了妈祖的传统文化,与天津一起昂首走向未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