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常听说台风偏爱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冷空气呼呼朝北方聚集,中东部地区仍是晴空万里、秋高气爽……而极少受关注的“华西地区”,此时却迎来淅淅沥沥的连绵秋雨。
这种极具规律地出现在华西地区的经常性降水天气,被称为“华西秋雨”。那么,今年的华西秋雨是个什么脾气?相比往年有哪些不同?中秋、国庆假期到华西地区游玩的朋友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来听听气候专家怎么说。
华西秋雨是怎样形成的?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王永光介绍,当夏季风到达鼎盛,南撤至华西地区引发的特殊降雨天气就是华西秋雨——这是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西北太平洋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输送到华西地区,使该地区具备了较为丰沛的水汽条件。其次,进入秋季以来,副热带高压南退,冷空气势力逐步加强,随着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会,便形成了连绵不断的华西秋雨。
每年的9月到11月份,是华西秋雨集中降落期,“雨日多,雨量不大且强度弱”是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多以绵绵细雨为主。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影响范围主要包括华西地区六省一区一市。”王永光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根据华西秋雨的区域气候特征,可将监测区域划分为南北两个气候区,其中南区主要包括湖北西部、湖南西部、重庆、四川东部、贵州北部以及陕西南部部分地区,而北区主要包括陕西南部大部、宁夏南部和甘肃南部。
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夏季,华西地区的总体降雨趋势是北多南少。汛期降雨偏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西北部,其中陕甘宁、川西部分地区相比常年偏多二至五成,四川盆地西部、甘肃东南部偏多五至八成。而南部地区,比如重庆、湖北、湖南等地,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
王永光解释说,多雨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4月份结束的一次弱拉尼娜事件,导致今年西太平洋偏暖、对流偏强,夏季风、季风槽都比较活跃,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从而使我国北方多雨,同时台风生成也多;另一方面,今年西南到华北这一多雨带的水汽输送条件较好,西路冷空气沿青藏高原东侧南下,盛夏冷暖空气在华西北部地区交会。这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今年夏天华西地区降雨偏多。
数据显示,华西秋雨可从9月份持续到11月份左右,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持续时间长是其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了解到,根据华西秋雨监测标准,今年华西地区于9月10日进入雨季,较常年偏晚1天。气候专家预计,今年华西秋雨强度总体接近常年或偏弱。但专家提醒,仍需防范阶段性强降水造成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华西秋雨虽是华西地区秋季气候的主要特色,但并非每一年都典型。以往研究表明,华西秋雨年际变化较大。“通常来说,由于秋季暖湿气流不及盛夏,因而降雨强度并不是特别大,大多数是低温、阴雨连绵的情况。但也存在极端情况,比如1983年10月,汉江流域曾出现过区域性暴雨。”王永光说。
据统计,去年华西秋雨降水量为1984年以来最多,引发多地遭受暴雨洪涝及地质灾害,经济损失严重。这一事件还入选了年度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引发高度关注。
今年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相对比较频繁,黄河中上游、四川西部等地汛期降水较多,如果遭遇相对集中且量比较大的秋雨,也有可能会引发秋汛,还需注意次生地质灾害的风险,并根据临近天气预报的情况,进一步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9月份,正是华西地区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秋收、秋晒都集中在此时,如不能正常进行,就无法继续秋播。华西秋雨带来的阴雨天气多、日照条件差,往往会对农作物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需提前做好应对。
此外,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将陆续迎来中秋、国庆假期。气象专家提醒,前往华西地区的公众,要关注临近天气预报特别是降水预报,合理安排旅游出行。尤其是前往山区游览的游客,还需关注地质灾害、雷电等灾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