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读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9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变应变方有胜算
王 堇

“打算去哪儿玩?”随着国庆“黄金周”的临近,无论面对面还是网上联络,这句话都成了日常问候的高频用语。笔者也对身边的小伙伴随机做了个小调查,10人中的6人都有出游计划。看来,比拼摄影技术的时候到了,只安排了短途游、微度假的我也乐得在朋友圈里当个“评委”。

其实,“黄金周”这个词是1999年才出现的。当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规定,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和新年这4个节日为“全体公民假日”,可以连续休7天或3天假期,称为“黄金周”。如此算来,1999年的国庆“黄金周”是我国第一个“黄金周”。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集中休假的假日制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引导着人们的思维由“积累型”向“积累—消费型”转变。

如今,“黄金周”制度已经“成年”,其对经济的影响非但没有出现边际效应递减,反而潜移默化地加强了对人们消费选择的社会性教育,不断释放社会消费潜力,带动社会经济强劲增长。更重要的是,“黄金周”拉动消费不止作用在中国,还扩散到全球不少国家,俨然成了世界的“黄金周”。但毕竟,这是“黄金周”走进人们生活的第20个年头,消费市场还是起了不小的变化。

节日市场的消费结构在发生改变,由吃喝变成休闲,由囤货变成正常消费,由居家变成出游。就像之前提到的,“打算去哪儿玩”是很多人聊天的核心内容,同城艺龙日前发布的《2018国庆黄金周居民出行趋势报告》也用数据印证了笔者的个体感受。《报告》显示,旅游是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居民出行的主要需求,占比超过了64%。当然,节日市场的消费主体也在发生改变,“80后”“90后”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消费生态。他们更追求个性化。所以,“私人定制”礼品人气满满,中秋节期间,月饼原材料、模具、烤箱等销量攀升;他们更注重体验性,所以,“不作规划,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只要那里有他们想过的不一样的生活,背着包随意走走、拍下自己喜欢的照片、累了就找个青年旅社住下,也充满乐趣。

人们常说,以不变应万变。这讲的是战略上要有定力的问题,不能一点小风就随之飘摇。除了战略,还要有战术,即要以变应变,灵活应对。唯有如此,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一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胜算,享受产品或服务的一方才能在消费过程中体味美好。

既然“80后”“90后”成为主要消费群体,既然旅游成为主要需求,那么,商家或旅游运营商就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分析他们的假日消费心理,看看其在假日里最希望吃什么买什么玩什么,在产品设计、营销策略乃至市场保障方面,提供真正让他们乐于消费敢于消费的产品。具体到旅游这件事,则要把更多精力投放在目的地的精准运营上,努力提高原创IP的开发能力。此外,也要琢磨琢磨怎样为不同的节日定制适当消费场景的问题。这主要针对线下,因为线上在“造节”上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好在,线下也有了成功案例,中秋节期间,河北石家庄某家电卖场就变身“爱情博物馆”,在体验上下足了功夫,引起众多消费者的浓厚兴趣。

当然,任何一个假期都是为了让人们从繁忙的工作中暂时抽离,获得快乐,“以变应变”也是在力图让这种快乐的氛围更加浓郁。但说到底,过节没有任何固定的模式或者必须的形式,快乐就是目的本身。只要你感到快乐,这个节就没有白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