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经智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8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吴 浩
9月22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政府、高校、企业、智库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报记者 吴 浩摄

编者按 9月22日,由经济日报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共同承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与会嘉宾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湾区、大湾区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城市协同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正式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论坛”,以协同创新发展为主题,为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的交流平台,体现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

论坛上,陈文玲、范恒山、白津夫、胥和平、李兵弟、张玉阁等知名专家,分别就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

当前,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彰显国际竞争力的新载体。世界范围内有三大公认的成熟湾区,包括日本的东京湾区、美国的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奠定了世界四大湾区的基本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包含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和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许多经济指标与世界三大湾区大体相当。

专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以0.6%的国土面积和占全国4.56%的人口,创造了中国12.17%的GDP。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达到101843亿元(约合1.6万亿美元),超过旧金山湾区,接近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也是全球港口最密集、航运最繁忙的区域,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世界三大湾区总和的4.5倍左右。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新机遇。

同时,也应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之间,也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竞争、资源配置不合理、协同创新发展意识不强、“一盘棋”发展思想欠缺等问题。

“其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单城市,没有多中心,多中心容易造成各自为战。”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存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四城经济实力雄厚,各具优势,但是合作联动不够,协同互补效应未能有效发挥出来,在某种程度上,四个中心城市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竞争。

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如何在创新中协同,在协同中创新,在协同创新中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一国两制三关区”独特的制度优势,要以体制机制优势引领协同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专家建议,要在充分利用已有的粤港、粤澳、港澳三方相对独立的合作机制基础上,优化跨区域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构建有活力的跨区域、跨制度的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大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区域创新资源合理配制、创新链条梯度衔接、创新体制机制协调联动;加强粤港澳三地协同合作,积极探索粤港澳三地一体联动发展,推进要素资源便捷流动;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在开放中进行协同创新,形成协同创新、开放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大湾区“9+2”城市群深度融合发展。

论坛是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举措,将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思想交流平台。从2019年起,论坛将实行“主题城市制”,加入主题城市元素,推进论坛多元、创新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