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9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新办发布会详解《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有关内容——
经贸磋商不能以牺牲中国的发展权为代价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冯其予 吉蕾蕾 佘 颖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邀请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和解读《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傅自应在发布会上表示,中美两国经贸合作规模巨大,且经济发展阶段、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存在经贸摩擦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管控分歧。中国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的大局出发,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以最大的耐心和诚意回应美方关切。但美方出尔反尔、不断升级事态,使中美经贸合作受到极大影响,也使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原则遭遇严重威胁。

“为澄清中美经贸关系的事实,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政策立场,推动问题合理解决,中国政府编写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对中方立场作了系统阐述。”傅自应说,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但谈判必须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为前提,不能以牺牲中国的发展权为代价。

“美国贸易吃亏论”站不住脚

白皮书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互投资等多个角度,系统阐述了中美经贸关系的互利共赢特征,指出双方都从中受益匪浅。傅自应表示,美国在与中国的经贸交往中获得了广泛、巨大的经济利益,分享了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成果。

傅自应说,美国在中美双边贸易中有没有吃亏,企业和消费者心里最清楚。从生产看,中美两国处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不同位置,美国在高端,中国在中低端。中国企业更多的是赚取加工费,而美国企业从设计、零部件供应、营销等环节获益巨大。从消费看,质优价优的中国商品走进了美国的千家万户,丰富了美国的消费市场,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福祉。

“总的看,美方在双边贸易中获利更大。美国企业在中美经贸合作中获得的利润远超中国企业。可以说,贸易顺差反映在中国,但‘利益顺差’在美国。”傅自应说,美国在汽车、飞机、农产品、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都对华保持大顺差。2017年,中国自美进口汽车131亿美元,对美出口汽车14亿美元。美对华农产品贸易顺差达到164亿美元。美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超过540亿美元。中美贸易不平衡还与美对华出口管制有关。美有关机构分析,如果放宽民用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美对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中国想进口的东西美国不卖,也是造成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傅自应说,中方愿意努力推动双边贸易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希望美方也能展现积极姿态。当今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不可改变,中美经济合作趋势不可逆转。

重启经贸磋商的前提是平等、尊重

在回应“何种情况下中方愿意重启高级别贸易谈判”的问题时,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何时重启中美高级别经贸磋商完全取决于美方的意愿。

王受文说,中方对通过磋商、谈判解决经贸分歧的大门是敞开的,但是要想让谈判磋商有效果,首先必须要平等对待、相互尊重,“现在美方采取了如此大规模的贸易限制措施,把刀架在别人的脖子上,这种情况下谈判怎么进行?它不是一个平等的谈判和磋商”。

王受文说,谈判、磋商一定要有诚意,遵守诺言。中美高级别的磋商已经进行了4轮,这些磋商取得了不少共识,双方甚至发布了联合声明,但是美方出尔反尔,抛弃这些共识,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这使得谈判没法进行下去。“只要有诚意,只要在谈判中平等相待,遵守诺言,谈判是可以找到出路的。”

中国经济有足够韧性应对经贸摩擦

在回应“中国如何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尽管影响不可避免,但风险总体可控,中国经济完全有能力通过扩大内需促进高质量发展来对冲影响。

连维良说,从风险总体可控方面看,至少有3个方面的支撑。

——中国经济整体有韧性。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到12.7万亿美元,对外出口达到2.26万亿美元。如果考虑加工贸易的因素,对增加值的影响还会再小一些。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产业门类齐全,构成多元,不同部分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替代,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往往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弹性和韧性。中国依靠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所以承受冲击的韧性更足、能力更强。

——中国经济内需有潜力。中国有13亿多人口,超过发达经济体的人口总量,年人均国民收入近9000美元,而且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国内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有很多短板、弱项,因此增加投资的潜力也很大。这都给中国经济应对外需波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市场主体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尽管中国的进出口企业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正是在应对外需下降的挑战当中,不断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和科技创新的能力,能够在应对挑战中经受市场考验。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特别强调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重点是“六稳”,就是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连维良表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的具体措施归纳起来是3个更加:

——更加有效地扩内需、补短板。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着力促进消费优化升级、释放潜力,提出了3个方面15条措施。中国把补短板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补齐民生和公共服务短板,补齐农业和生态环保短板,特别是要发挥好民间投资的重要作用,促进民间投资信心改善。

——更加有效地减负担、优环境。为支持企业提升应对能力,中国将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以更大的力度来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加明显地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大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这些政策措施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中国还将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

——更加有效地调结构、提能力。中国将以更大的力度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欧盟、日本、俄罗斯、东盟、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开拓多元化的外贸市场。同时,着力引导企业提升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优化外贸产品结构,开发满足多元化市场需要的产品,围绕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将冲击全球产业链

在回应“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对全球产业链有什么影响”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表示,美国此举打乱了正常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破坏了国际经贸规则,降低了国际经济运行的效率,将给全球产业链带来重大冲击和负面影响。

罗文分析说,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经济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合作当中,国与国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贸易,而是依托全球的生产网络,共同来完成产品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营销服务,各国之间的产业彼此依赖,深度交融,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枯俱枯的相互依赖关系。美国加征关税打乱了正常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使一些行业上下游脱节,全球的产业链面临碎片化的风险。

同时,美国加征关税也破坏了国际经贸规则,使全球的产业链陷入失序化的状态。罗文说,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现有国际经贸规则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美国当前采取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也迫使世界各国采取了反制措施。截至今年7月,除中国外,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都相继加入了反制行列,全球贸易战的风险明显上升。“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体系有可能被破坏,甚至遭到颠覆,全球产业链一旦失去国际经贸规则的基础性支撑,无序化、失序化风险将会变得越来越大。”

当前,美国挑起和升级贸易摩擦,对部分企业带来了困扰和冲击,有一些外资企业出于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等考虑选择外迁。对此,罗文表示:“跨境投资和业务的转移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一种自主的商业行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企业的迁入或迁出每天都在发生,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现象。”

罗文说,首先,中国不回避问题,同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切实为企业减税降负;其次,不夸大问题,要对中国市场的潜力和产业配套的优势充满信心。目前,还有一些企业在积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将继续按照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来到中国投资兴业,已经落户了的外资企业绝大多数也会继续留在中国深耕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