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8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塞上江南新风貌 金川银川宁夏川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徐 红 李万祥 许 凌 拓兆兵

深居内陆,地处我国南北中轴的北段,有一片沃野千里、稻花飘香的大平原,它就是享誉内外的“塞上江南”宁夏。

“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饮黄河水,西靠贺兰山。”引吭高歌的宁夏各族人民即将迎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典。60年弹指一挥间,盘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单”,固定资产投资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建区之初的4108倍和1053倍;60年沧桑巨变,荒山披锦绣,戈壁变良田,宁夏川实现历史性跨越,变成了金川银川米粮川;60年砥砺奋进,欠发达的小省区,办大事出经验,各族同胞共饮黄河水,齐浇“团结花”……

辉煌璀璨六十载。宁夏人深知,庆典不仅是盘点过去,更是奋力前行、奔向未来的新起点!

创新驱动迈向新高端

天下黄河十九曲,曲曲回环入宁夏。宁夏因黄河而活,且资源富集,探明矿产资源50多种,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居全国第六位,人均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居全国第五位。宁夏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

作为最具优势的资源,煤炭是支撑宁夏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在宁夏工业发展初期,大批小炼焦、小洗煤、小铁合金、小电石企业一时兴旺,也带来了高能耗、高污染;时过境迁,曾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制约着宁夏经济发展。

如何让短板变跳板、挑战变机遇、蓝图变现实?作为宁夏新型工业化的开路先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成了产业转型的样板。在宁东地下,已探明地质储量达270亿吨的整装煤田,全国少见。2006年,自治区牵手神华集团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规划到2020年,其工业增加值达到765亿元,几乎相当于2006年宁夏GDP总量。坚持创新驱动的宁东基地就此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者走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看到,林立的管廊、高耸的塔吊和每一项技术创新,都传递着强烈的现代化气息。黑色的煤炭被送进高炉,经过气化、分离、重组后,变成白色的油品和甲醇,被称为“煤制油”。宁东基地负责人自豪地说,“‘十二五’时期,我们就实现了‘由黑到白’的转变,即由黑色的煤炭变成白色颗粒状的烯烃等化工原料,从而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说起“煤制油”,神华宁煤集团副总经理姚敏眼睛放光,“正是集团的这一技术突破,才使得我国在煤化工技术领域摆脱了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同时带动了国内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的提升”。如今,煤化工成为继高铁、核电后,我国可以成套向国外输出装备和技术的领域。

在智能制造领域,宁夏同样有大批创新成果走在同行前列:吴忠仪表,这个一度濒临破产的老牌国企,靠科技创新一跃成为我国控制阀行业的龙头;共享集团突破了“球墨铸铁件UT标准”“液力缓速器”等世界性难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大型3D打印机在铸造行业的产业化应用;“隐形冠军”银川隆基,掌握了大量单晶硅棒制造技术,仅公开的金刚线切割一项技术,平均每年就为全行业节约成本120亿元……

创新汇聚,让宁夏现代工业活力四射。宁夏工业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具有一定规模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工业起步阶段到工业化初期阶段、再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工业在宁夏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到45.8%,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

经过60年的发展,宁夏工业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石化、冶金、装备制造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特色医药、煤化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17年,宁夏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96.30亿元,是1958年的2492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7%。

闽宁协作构筑小康路

1996年夏天,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要决策:东南沿海10个较发达的省市,协作帮扶西部10个较为贫困的省区。福建与宁夏结成了“亲家”。一个在西北内陆,一个在东南沿海,六盘山连着闽江水,相隔2000多公里的协作就此展开。

22年来,福建省30多个县(市、区)先后轮流结对帮扶宁夏9个贫困县(区),福建先后选派10批161名干部、17批1056人次支教教师和348名医疗专家来宁工作;宁夏先后选派17批286名干部到福建挂职……

如今,闽宁协作仍然在持续地开展。第10批援宁工作队领队、固原市副市长陆菁认为,通过闽宁协作,把福建及东部沿海先进的理念、技术、人才、资金导入到宁夏,把当地的人力资源培养为人才,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动力和最根本的支撑。

随着产业扶贫“造血”机制上的突破,闽宁协作已经从单向的扶贫解困,发展到经济合作、产业对接、互利共赢的新阶段。目前,宁夏贫困县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脱贫10万人,占年度脱贫人口一半以上。

特色农业释放新动能

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宁夏大米、中宁枸杞、中卫硒砂瓜、西吉马铃薯、盐池滩羊等农产品享誉盛名,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天下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据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局局长孟跃军介绍,近两年来,该县枸杞深加工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业产值也得到大幅提升,从之前的5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0.5亿元。截至目前,宁夏枸杞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枸杞干果总产量达到13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年综合产值达到百亿元。

由于宁夏硒砂瓜种植区是全国最干旱的区域之一,常规农作物很难生长。勤劳聪慧的宁夏群众创造出了一种旱作种植模式,即采用压砂栽培技术种植硒砂瓜。

2004年中卫撤县设市后,市委、市政府将硒砂瓜产业确定为山区农民脱贫增收的“拔穷根”工程,短短几年时间内产业迅速发展,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年产量1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主产区农民人均收入达1万元。

除了枸杞“红色名片”,硒砂瓜“绿色名片”外,还有一张“紫色名片”,就是宁夏的酿酒葡萄产业。宁夏产区是中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在全国种植面积中占比为四分之一。建成酒庄86个,年产葡萄酒近1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

宁夏特色优势农业基本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2017年,优势特色农业比重达到87%。

走过60年的宁夏,如今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打造向东靠市场、向西靠资源优势的“桥头堡”。通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略,着力打造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先行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区、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宁夏正行进在新的征途上,迈向下一个辉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