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文化服务中心:
创新模式 用心服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常 理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西北部的安贞街道,辖10个社区7.5万余人,60岁以上老人占到地区总人口比例超过41%。在这样一个人口高度老龄化地区,如何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增添更多文化元素,让人们生活得有质量、有内涵,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近年来,在朝阳区文化委员会的指导下,安贞街道积极转变角色,改建了安贞文化服务中心,在基层文化服务的各个环节上创新思维,激发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

新模式:引入第三方管理机构

8月10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安贞文化服务中心,虽然还没营业,但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队。家住黄寺社区的李大姐听说今天这里开设陶瓷制作的课程,特地骑车赶过来参加。“一直喜欢陶艺,但是没有机会学习,外面一些商业机构的课程又太贵。”李大姐坦言,社区文化中心目前的活动越来越丰富,感觉自己的生活充实了许多。

据工作人员史超齐介绍,改建后的安贞文化服务中心于7月底开馆,场馆的前身是安华里二区居委会办公大楼,“以前的大楼破旧不堪,尽管当时也有一些文娱项目,但是苦于环境因素,活动质量不高”。

去年,安贞街道将辖区内的社区进行了整合,腾空了2000平方米的安华里二区居委会办公楼,将日常事务性工作剥离出来,打造专门的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安贞文化服务中心含18个文体艺术服务空间,可举办舞蹈、声乐、书法等培训、展览、讲座,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手工作坊体验课程。

记者了解到,安贞文化服务中心还引入第三方机构——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参与到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营运和管理中来。据安贞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常昭一介绍,经过前期认真调研、筛选,安贞街道办事处与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签订委托运营协议,明确了运营要保证文化服务中心的公益性,满足本地区群众文化服务需求。

据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派驻安贞文化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张思媛介绍,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在完成文化服务中心考核标准规定的每年免费开展服务项目的前提下,开设了部分与文化中心服务范围相关的公益性服务项目,比如一些茶艺、花艺、古筝、书法培训课程,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公共文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新功能:开辟三大创新场馆

走进安贞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气息感染着每一位到访的宾客:东边一整面墙是艺术家们用管道和废旧轮胎布置出的艺术绿植墙,寓意文化艺术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文化服务中心,走进千家万户;大楼内的墙壁上、楼梯间到处都张贴着会员们的字画……

记者发现,新开放的安贞文化服务中心开辟了三大特色创新场馆。首先,一层开设了朝阳区首家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该图书馆为朝阳区图书馆分馆,馆藏图书15000册,均为最新出版和根据读者需求精心挑选,并配备电脑设备,供读者查阅资料和数字化阅读。工作人员下班后,读者还可利用图书馆内的自助借还机,自行办理图书借还手续。

其次是中心三层打造的安贞历史陈列馆。场馆通过墙体展板、历史纪录片、电子沙盘、数字互动等形式,梳理出安贞街道的发展脉络。史超齐说,这其中的很多资料文献都是他跑遍了全北京的博物馆查阅来的,非常珍贵。

最后,在中心开设的国家级非遗灯彩北京传习所,由灯彩传承人定期为群众公益传授灯彩轧制培训,既为非遗项目在基层落地生根提供了基地,也提升了辖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新服务: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作为安贞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史超齐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安贞街道史超齐摄影工作室的创始人。

日前,在服务中心内部一间不大的房间里,摄影队的志愿者们正忙着给老人化妆、挑选婚纱,并用相机定格下这美好的时光。

作为安和社区公益基金会的资助项目之一,史超齐爱心摄影队历时两天,为辖区的10对金婚老人免费拍摄了婚纱照。

“下一步,我们将拍摄的婚纱照冲洗、放大、加装相框、制作相册,并上门为老人送照片。同时,志愿者也用摄影机记录了老人们的拍摄花絮并刻录成光盘、制作成微视频一并送给老人们。”史超齐说。

为金婚老人免费拍照只是安贞文化服务中心众多暖心服务中的一项。史超齐说,为了能在今后发挥更大的作用,下半年的文化活动计划已经制定,社区的合唱团、腰鼓队、舞蹈队、昆曲社等基层团队都有机会走进中心开展活动;“社区艺家”、艺术青年社区志愿服务、青年艺术家五人联展等活动和项目也正在准备。

据常昭一介绍,自7月31日正式开馆以来,文化服务中心已接待了来自辖区及周边地区的社区居民3000余人次,举办各类活动20余场。接下来,安贞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将继续结合传统节日和地区特色,开展包括艺术赏析、知识讲座、读书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为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