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8年9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长寿乡彻底拔掉“贫根”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内生式扶贫纪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磊 陈建辉 周骁骏 温济聪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陈自林
右图 巴马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山清水秀的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与康养等产业相结合,带动贫困户真脱贫。图为巴马县命河两岸秀丽的风光。温济聪摄
巴马县贫困户获得新家钥匙入住仪式现场,当地群众喜迎搬迁。(资料图片)
巴马县西山合乐村黑木耳合作社,当地黑木耳产业促进了贫困户增收。温济聪摄
巴马水成为当地发展生态产业的支柱之一。
温济聪摄

阅读提示

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大力推进内生式扶贫,这是广西长寿之乡巴马县打赢脱贫这场硬仗的着眼点。近年来,巴马县通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长寿养生产业,从思想上扶智拔“贫根”等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建设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巴马

盛夏的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山清水秀、舒适宜人。

这个以百岁老人多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很多人却不知道,这里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是广西较为落后的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支持下,经过巴马30多万人民的艰苦努力,全县已完成16个贫困村25396名贫困人口的脱贫,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目前仍有34个贫困村39314名贫困人口没有脱贫,这仍然是一场硬仗!

近日,记者深入巴马调研采访发现,巴马人对实现全部脱贫目标充满信心,而且他们的眼光不只局限于指标认定的脱贫上,而是着眼于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大力推进内生式扶贫,使美丽的长寿之乡永远摆脱贫困。

开展信用建设 激励脱贫光荣

在扶贫实践中,一些地方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甚至“贫困户”不愿摘帽子的现象。如何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以贫困为耻、以脱贫为荣的观念,激发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巴马县通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找到了破解之策。

巴马县那社乡公爱村的黄大平介绍,以前他们村就存在“不愿脱贫”的现象,因为“贫困户”可以得到政策扶持,比如,可以得到5万元小额信贷,而非贫困户却得不到。现在县里开展综合评价,农户有了信用档案,信用分数越高,信用等级就越高,获得的政策扶持就越多。就说贷款吧,信用等级越高,贷款额度就越高,全村都一个标准,大家评,比谁更能脱贫致富。尽管贫困户还能得到政府的贴息支持,但大家都不用羡慕,因为“会致富”也能得到支持。

前些年黄大平就想搞家庭养猪场,但一直苦于没有资金,银行也不提供贷款。2016年,巴马开展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他们家获得AAA级信用评级,信用分数为92分。农村信用社据此给黄大平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额度为15万元。目前,他贷款10万元办起了家庭养猪场,现在存栏150头左右,年纯收入6万元左右。

“信用分数可不好挣了,大家互相看着。你搞得不好,会有人指后背的。为了积累自己的信用分数,我们要从多方面努力,要勤劳,要遵纪守法,要讲文明等。比如,以前大家不注意环境整洁,现在不行了,要扣分的,信用分就会降低。”黄大平说。

通过综合评价体系建设,黄大平所在的公爱村有196户获得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种养业,有的成了种养大户,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在这种共同追求富裕的氛围中,公爱村148户贫困户不等不靠,发奋图强,2年间就有138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巴马通过建立《巴马县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形成农村信用体系。记者查阅《档案》发现,农户信用信息包括农户基本信息、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负面信息记录,指标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生态五部分,总信用分值100分,根据不同侧重和导向确定权重。被记录存在负面信息行为的农户,在消除负面信息影响前,不能被评为信用户。

河池市委常委、巴马县委书记王军介绍,支持贫困户脱贫是巴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不树立脱贫志向,没有培育内生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扶贫先扶志。党的十九大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目标,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切都是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此,巴马把“五位一体”战略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脱贫攻坚计划和行动之中,重视从思想上拔穷根,目标是建设积极向上的经济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和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通过量化的指标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等。

“实践证明,信用体系的建设可有机衔接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形成良性互动,奠定乡村振兴的制度和物质基础。”王军如是说。

做大长寿产业 夯实物质基础

在仁寿文化源敢烟屯,记者见到117岁的高寿老人邓亚齐。她正在榕树下乘凉,精神矍铄。在谈到长寿健康的秘诀时,她说:“我平时喝的就是巴马的水,吃的是巴马的平常食物,没什么特别,过得很幸福,我还想活得更久。”邓亚齐满脸笑容。

这些长寿老人是巴马的形象代言人,用好长寿这个品牌,打造好长寿养生产业,一直是巴马县委、县政府扶贫攻坚的着力点。近年来,巴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自治区赋予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核心区”和“广西大健康产业龙头基地”战略定位,突出长寿养生特色和产业融合理念,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健康食品、天然饮用水、康养旅游、精品体育、特色医药等产业,夯实发展的物质基础,以保证扶贫成效扎实稳固。

发展产业着力点在哪里?创新,创新,还是创新。

巴马县委常委、副县长吴志杰介绍,改革产业发展机制,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巴马通过“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贫困农户(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充分激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创造性,发挥其在市场销售、管理经验、种养技术等方面的作用,带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为增强企业入驻巴马发展扶贫产业的吸引力,巴马县制定了企业入驻巴马优惠政策、扶贫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对带动县内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并推动全县产业发展的企业给予投资额最高30%的奖补。

在旅游产业,巴马将6万多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全域旅游发展范围,除了一如既往地支持以赏花、采摘、养生、度假为内容的农家乐、民俗游外,引进广西旅游投资集团、深圳华昱投资开发公司等龙头企业,将过去零星打造旅游景点,转变为覆盖全境的全域旅游,并大力推动旅游与康养结合,让游客由三五天的观光转变为十天半个月的养生休假。如今,每年逾500万游客对巴马的脱贫功不可没。

在健康食品产业,巴马创建了油茶、香猪、饮用水、肉牛、肉羊、富硒水稻、中草药等14个优势产业扶贫示范区。如以天津宝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带动,打造燕洞镇年出栏50万头肉猪养殖示范基地;依托广西皇氏甲天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奶牛奶羊养殖基地;利用巴马原种香猪农牧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与管理平台,打造西山乡、东山乡香猪养殖小区示范基地……2016年以来,巴马健康食品加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56%以上。

产业兴则经济活,经济活则农民富。达西屯过去是典型贫困村,虽然守着风景优美的青山绿水,仍然过着穷日子。广西旅游投资集团看上了这片山水,投资发展养老度假产业,统一规划建设民居,开辟特色商业街,达西屯村很快脱了贫。村民李志干说,过去只靠种田,日子不好过。如今他在景区当保安,爱人也在项目区找到了工作,“都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稳挣四五千元,真正脱贫了”。

着眼百年大计 彻底挖掉“贫根”

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摆脱贫困最重要的是人才。巴马决策者们意识到,贫困地区发展落后根源在于人,扶贫最重要的不是钱,不是物,而是人!于是,他们盯住人才这个根本问题,以长远的眼光剑指“人才贫困”之痛:一方面吸引高层次人才,一方面提高本地人口素质,为巴马打下摆脱贫困的深厚基石。

巴马发改局办公室主任唐豪是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他告诉记者,“巴马对引进人才很重视,提供了很大的舞台。我作为巴马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刚工作1年多,就被安排在这么重要的岗位,干得很有劲。此外,引进人才在巴马享受的待遇和福利很不错,除了工资外,每月有4000元的补助,连续发5年;在购房方面,还有5万元的补贴,如果不购房,可享受2室1厅的政策房,一年只需缴纳1000多元房租,可以连住5年。我越来越喜欢这里了”。

唐豪的故事只是巴马吸引人才、优化人才环境的缩影。2017年,巴马出台了《巴马瑶族自治县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暂行办法》,从住房、生活、政治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在财政经费并不宽裕的巴马县,人才工作经费在年度预算中只增不减。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巴马还十分重视干部能力素质的提高。一方面,组织各种学习培训班,改变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比如,举办干部夜校培训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讲授政府投融资知识、旅游开发、扶贫工作、大健康产业发展等前沿知识。今年,巴马已举办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班12期,培训领导干部8000余人次。组织村两委干部468人赴贵州、浙江等地考察学习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登录广西在线学习网站,进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与创业能力建设》《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等科目的在线学习与考试。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各种培训近5000人次,参训考试合格率达到98%以上。另一方面,巴马还选派干部到对口扶贫的深圳大鹏新区挂职锻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光引进人才还不够,全面提高本地人口素质才是关系巴马长久富裕的关键所在。为此,巴马通过教育扶智和健康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彻底挖掉“贫根”。

在巴马县,12913名在校贫困生每人都有一位与之结对的帮扶干部。这些帮扶干部要主动为帮扶对象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确保不因贫困而辍学。

12913,精确到个位的数字告诉人们,巴马的教育扶贫扶智工作,做得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近年来,巴马实施了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项目、普通高中教育资助项目、幼儿免保教费项目等,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安心读书;落实旨在对贫困户学生进行就业培训的“雨露计划”,不仅在本地开展电工、驾驶员等技能培训,还与深圳技师学院合作,组织高中、中专以上的贫困家庭毕业生到深圳接受免费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巴马还制定了《巴马瑶族自治县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开展控辍保学专项治理活动,并且通过司法干预,对违反九年义务教育法的行为依法追责,2018年7月23日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对4名拒不送子女入学的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对基层群众进行了一次“不让孩子上学是违法的”的普法教育。

巴马对健康扶贫特别重视,不仅通过组建县、乡、村三级医生帮扶梯队,建立“兜底医疗保障”工作机制等,而且与对口扶贫的深圳市开展扶贫协作计划,引进华大基因集团,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解决因地方病、常见病带来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代际传递”问题。

近两年,巴马县实施防控地中海贫血等地方病、妇女两癌等常见病以及新生儿出生缺陷项目,前移疾病防治关口,确保新生婴儿“零缺陷”。目前已免费为57229名巴马婴幼儿、学生群体、育龄人群等提供地贫基因筛查,下一步,将在专家指导下对地贫基因携带者实施科学干预,力争使致病地贫患儿出生率逐渐降低。巴马县还与华大基因集团携手推进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提高下一代的身体素质。

久久为功,滴水穿石。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巴马,一定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富裕将与长寿珠璧交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