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9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存单变保单?别被保险销售坑了

近日,一则“百万理财变保险”的消息引发了舆论高度关注。其实,在银行买理财最后转为买保险,以及“存单变保单”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主要是销售人员通过片面介绍产品情况、夸大产品收益率、不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误导行为,引诱消费者购买一些保险产品。

问: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保险销售乱象?

主持人:通常情况下,保险代理人、银保渠道、互联网保险平台有存在夸大年金保险收益率、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在线平台“搭售”保险等行为。特别是部分保险销售人员在介绍分红型、万能型等人身保险产品时,往往只介绍历史较高收益率,夸大宣传甚至不说明有些环节要缴纳手续费。还有一些保险销售人员为冲业绩,利用活动炒作概念,在自媒体平台以“即将停售”“限时限量”“产品打折”等概念向消费者推销保险产品。而且,由于自媒体平台门槛低、发布主体多、审核不严等原因,并利用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情况下的盲从心理,诱导其购买产品。

问:投保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主持人:购买保险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不盲目跟风冲动消费,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合理安排保险保障。具体来说,要知道分红保险未来红利分配水平是不确定的;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可能要收取初始费用、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手续费、退保费等费用,切记要以合同约定为准。

与此同时,首先要保持警惕勿受高息理财诱惑。部分以高收益为卖点的“理财产品”,可能涉嫌非法集资,投资人要擦亮双眼分辨真假。其次,在遇到赠送礼品、“先返息”等情况时,投资人切勿一时冲动购买相关产品。此外,保险消费者要时刻警惕,拒绝与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签订投资理财协议。

此外,保险消费者可通过查看销售人员是否持有执业证书、所售产品是否为合法保险产品、销售人员所属公司地址是否为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地址等,来确保不会上当受骗。

问:一旦受骗上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主持人:消费者因销售人员误导而受骗,甚至在享受保险服务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请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或向公安机关报警,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值得注意的是,《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要求实现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明确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要通过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采集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方式,记录和保存保险销售过程关键环节,实现销售行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询、问题责任可确认。

(本期主持人 李晨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