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9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锦屏县大力修复三板溪库区水生态
渔民上岸还一泓碧水
本报记者 吴秉泽 通讯员 刘俊明

初秋时节,记者从贵州省锦屏县三板溪水电站码头乘船溯流而上,一幅充满山情水韵的美丽画卷铺陈开来,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沿途两岸青山叠翠,微风轻拂水面,漾起层层碧波,白鹭不时掠过水面……

“没了养鱼网箱,水库干净多了。”同行的锦屏县河口乡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姜宗新告诉记者,以往水库大量网箱养鱼,湖水又黑又臭,经过集中整治、拆除网箱,如今库区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了。

三板溪水电站是国家“十五”重点能源建设项目、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坝址位于贵州省锦屏县平略镇。2006年1月份下闸蓄水后,在锦屏、剑河、黎平三县交界处形成了近8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因修建水电站失去了土地的群众,为了生计纷纷开始在水库进行网箱养鱼。到去年底,仅锦屏县内的三板溪库区,网箱养鱼就达2.3万多箱,面积近5300亩,覆盖河口、固本、启蒙等6个乡镇,“渔民”超过了1600户。

网箱养鱼虽然增加了库区农民的收入,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据锦屏县环保部门负责人介绍,投放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在水库中日积月累,使库区总氮含量严重超标,水体富营养化,自净能力大幅降低。

为还三板溪水库一泓碧水,锦屏县确定了“保水、保生态、保渔民生产生活稳定,维护良好生态水域环境,严守发展和生态底线”的目标,决定全面拆除库区水域的养鱼网箱,“退养还湖”。

一边是百姓的生计,一边是日渐恶化的水环境,“退养还湖”工作必须两者兼顾、相互促进,既要让群众的日子好起来,也要让库区的水质好起来。

在拆除网箱过程中,锦屏县积极用好国家渔业发展和渔民转产的相关政策,切实保障“渔民”利益,筹资1.8亿元作为拆除补助专项资金,保底收购存量鱼,补助养鱼网箱及拆除工时费用,拍卖处理拆除下来的钢管等物资,所得资金都给渔民。

修复水生态行动得到锦屏沿河两岸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河口乡格翁村村民范修滨表示:“退出养鱼网箱是为了我们这里的长远发展,还有补贴和奖励,我们都支持。”

到今年6月份,锦屏县三板溪库区养鱼网箱及相关养殖设备已全部拆除上岸,全面退出库区水域。

网箱退出与转产转业同步推进,锦屏县一方面做好网箱退出,一方面帮助网箱养殖户寻找新的出路,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通过发展工厂化养殖引导“渔民”上岸,实现“拆网箱不拆产业”,推进水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锦屏县又在库区做起了旅游文章,准备依托库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力争将旅游产业做成库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群众增收的新路子。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