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温江:海外市场发力 花木产业“迎春”
本报记者 乔金亮

时间回溯到2016年12月21日。那一天,货值4.3万美元的四川成都温江区产的19140株榕树搭乘中欧班列发往荷兰蒂尔堡,这是温江花木首次通过铁路运输出口欧洲,也是全国首列花木通过中欧铁路出口“一带一路”国家。

时光飞逝,截至2018年7月份,温江花木企业三联花木已先后组织65批次银柳、人参榕、棕竹等花木产品出口欧洲,通过25个花木专用运输恒温柜实现出口创汇420余万美元。“过去花木出口主要靠海运,处于内陆的温江在区位上没有优势。如今,温江花木出口迎来天时地利。”成都三联花木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段涛说。

近年来,花木产业在行业冬天待得太久,以至让苗农有些迷茫。外贸型花木产业的发展,让苗农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截至目前,温江花木销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产品包括紫薇编艺、参榕小盆栽、银柳切枝、蝴蝶兰等,出口金额达460万美元。在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渠道的同时,温江本土特色出口花木品种、云南出口切花品种项目开发也在稳步推进,还带动建立了西昌、绵竹、大邑等一批省内花木出口生产基地。

出口型花木产业的发展,也使一批国际植物科研机构和国内花木园对温江的花木产业产生了浓厚兴趣。目前,温江区正在与法国植物研究所、欧洲植物病理研究中心等机构洽谈合作。河南神州牡丹园、河南南阳月季园、广州花卉企业、福建花卉企业纷纷聚焦温江,与三联花木、禾晟德公司达成外贸合作意向,或有意在温江建立花卉产品陆路出口基地。

“花木出口的诸多实例,实际上刺激了温江花木的转型升级,这是从粗放走向精致的行动。”温江区花卉园林局副局长范华阳认为,今年全区花木聚焦在特色编艺、盆景、微小型绿植等符合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上,粗放生产已无立足之地。花木出口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大家认识到,只有好东西才能拿得出手。

现在,国外企业向温江花木企业下生产订单,企业接到订单后又与区域内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生产大户开展合作,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农户”的方式生产国外所需产品,当地花农成了最直接的受益人。

漆康林是天星村老资格的编艺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他没离开过编艺,由他牵头组建了“编艺巨人联盟协会”,开发新产品、设计更多的造型、制作更精致的产品出口。与天星村相连的天源村专门成立了园艺合作社,整理土地40亩作为出口培育基地。据理事长代仕群介绍,40亩地生产小型紫薇花瓶,先计划生产5000个。

段涛表示,温江原来的花木产业以工程终端应用为主,生产方式粗放。受欧洲市场需求影响,从以工程应用苗生产逐步向家庭园艺花木生产转变。从事花木出口的苗农花农,升级了生产设施,提高了产品质量,也提高了收入,促使温江花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