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高效互补、互惠共赢的中非合作
——访中国前驻摩洛哥大使程涛
本报记者 袁 勇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举行。中国前驻摩洛哥大使程涛表示,中国与非洲现在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共同目标,都在致力于彻底脱贫事业,在此背景下,相信此次峰会将推动中非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中非双方各有优势,合作有高度的互补性。非洲拥有1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中产阶级规模在不断扩大,土地、人力、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气候适宜,阳光充足,农业发展条件好。且非洲年轻人多,稍加培训就能掌握很多技术。非洲如何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就是需要通过合作获得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而这恰恰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所积累的优势。例如发展农业方面,中国用7%的土地解决了全世界21%的人口的吃饭问题,给非洲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程涛说。

程涛认为,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下,中非合作对于应对全球性挑战也有重要意义。“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非洲一共有2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多。这25亿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世界而言就是巨大的发展贡献。此外,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个别国家破坏国际规则,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中非双方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都主张维护多边贸易秩序和促进自由贸易,中非在一起,能发出时代强音,表达出全世界广大人民的愿望,展现出全世界大多数人民所认可和欢迎的发展理念,对于促进全球自由贸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程涛表示,近年来,中非合作成果显著,亮点颇多。“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的强项,在这方面,非洲恰好有很多短板、瓶颈。中非合作过程中,中国致力于帮助非洲实现‘三网一化’,也就是铁路网、公路网、区域航空网以及工业化,非洲也越来越了解、认可中国的发展经验,比如,‘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在非洲越来越普及。”程涛说,近年来,在各种贷款资金的支持下,中国为非洲修建了6700公里铁路以及约7000公里公路,此外,中国还帮助非洲修建了近20座飞机场、航站楼以及许多桥梁港口,来改善非洲的基础设施问题。这几年,中非合作在非洲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程涛认为,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建设了很多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科学园区,也是中非合作的一大亮点。目前看来,这种发展模式效果很好,园区的建设、运行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发展了非洲的制造业,帮助非洲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我们希望非洲有自己的制造业,最终能够用自己的资源发展自己的制造业,把非洲商品输送到全世界,让全世界用上‘非洲制造’。”程涛说。

程涛表示,在中非合作过程中,非洲国家开始越来越多地学习中国经验,“过去,非洲国家尝试学习过很多国家的经验,但是成功的不多,现在他们正越发重视中国经验。中国人有个观念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很乐意把发展经验共享给非洲国家。同时,我们在与别国交往过程中,不输出自己的模式和价值观,不干涉别国内政,获得了非洲国家的普遍认可。我们统计过,当前在中国有7万多名非洲留学生,其中有6万多人是自费来中国留学的,可见中国经验对他们的吸引力。同时,中国去非洲的人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双方人文交往和人员往来明显增多,2006年以前,我在摩洛哥的时候,一年只有几千人去那里,去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1.8万”。

谈及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对于推动中非合作的作用,程涛表示,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8年来,建立了很好的领导人对话机制,推动中非双方进行了很多务实合作。领导人进行亲密会晤、深入交谈,共同总结以往经验,共同规划发展蓝图,对于双方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深信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非洲国家众多,如果总是一对一接触,就会有很多时空限制因素,中非合作论坛创造了领导人之间集体对话的平台,高效透明,事半功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