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上,许多参观者感叹,我国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对创新成果的专利保护卓有成效。
目前,我国的PCT专利申请量已位居全球第二。然而,我国在专利质量、专利保护、全球化布局等方面仍存在短板,还需进一步提高专利运用效率,打造高价值专利,从数量取胜向质量提升转变
我国的专利正由数量积累向质量提升转变。在科学技术不断革新、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通过专利交易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利用技术转化助力产业升级?2018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下称“专交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产权领域专业人士建言献策。
既要当矛也要做盾
“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创新者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在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宋柳平看来,企业可以通过3种方式发挥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一是当企业获得某些技术专利授权时,其他企业就无法进入该领域,这一垄断性的经营权赋予了创新者一定的产品议价权,从而使其获取收益;二是企业有了专利就有了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法宝,通过抢占市场份额、销售更多产品也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三是高昂的知识产权许可费、转让费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高通、IBM、爱立信等国际巨头企业每年仅靠知识产权许可,就能得到几亿美金的报酬。
然而,当前有些企业申请专利却是为了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证、领取政府补贴或是评定职称等其他诉求。“我们要创造出真正能在市场上获得经济收益的知识产权,而不是为了一纸证书、一份奖励。”宋柳平说。
对此,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子宇深有感触。他以冻土技术为例作说明,该项目共获得专利92项,研发了系列阻热导冷特殊路基结构,建立了高速公路冻土路基融沉防控技术体系。得益于这些专利的落地,中交集团突破了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禁区,新建多年冻土公路1100公里,升级改造多年冻土公路3500公里,产生经济效益约41.78亿元。
那么,没有进行转移转化的专利就一点价值都没有吗?“专利既可以作为主动出击、直接获益的进攻型武器,也可以作为具有防御功能的战略储备。”大众集团奥迪中国知识产权总监许北一谈到知识产权的隐形作用时表示,专利有时就像核武器,你可能永远不会使用它,但它所具备的威慑力往往会使竞争对手望而却步。有些技术或发明可能对企业的意义不大,但产品想进入市场必须进行一系列相关专利的申请,从而避免陷入专利纠纷、诉讼的漩涡。
专利还具有一定的情报价值。“当我们对百度、谷歌、丰田等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的专利布局进行分析后会发现,这些企业在环境感知、操作控制领域投入了大量研发力量。”许北一表示,这些都给奥迪今后研发方向的确立、市场布局的设定、企业发展的规划带来许多新思路。
有效保护才能激励创新
创新者之所以能够从知识产权中获得经济效益,核心在于知识产权制度能提供从司法、执法再到行政一系列的刚性保护措施。“这些保护措施其实是一种激励手段,当企业收获了创新果实便会持续投入研发,这种良性循环会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宋柳平说。
“在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被保护对象随时可能发生改变。”许北一以汽车行业为例,以前,被保护的专利对象通常都是一些传动装置、底盘结构、汽车座椅优化等机械部件或者实体对象;如今,针对某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商业模式甚至是软件发明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宠儿。比如,用于运行自动引导的无人驾驶机动车的方法和监控系统、汽车采集路况信息的方法等。当知识产权被保护的对象改变,专利的撰写人、审查标准以及国家立法都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近年来,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呼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那么如何衡量保护力度是否加强了呢?“衡量的标准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赔偿额度和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门槛。”宋柳平说,近5年来,深圳平均一件专利侵权的法院判赔额是8万元,美国则是450万到500万美金。虽然平均数据不能代表所有案件的赔偿金额,但如此大的差距说明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还远远不够。
“我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决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要切实发挥其对创新的激励作用,才能激励企业创造出真正有价值、有市场的高质量专利来。”宋柳平说。
布局要有全球化眼光
专利作为抢占商机的矛也好,保护创新的盾也罢,都不能仅在国内市场发挥作用。“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技术交流愈发频繁、数字互联更加畅通……当今世界,从前端基础研究到制造加工再到后端销售,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宋柳平认为,全球化既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沃土,也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红利。
对此,许北一也抱有相同看法。“现在的世界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竞争也不断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许北一说,目前,奥迪不仅在中国、意大利、巴西等国建设生产基地,还在中国、美国、欧洲、日韩等国家申请专利。
同时,许北一还建议,企业要对国际市场实时监测,既要留心其他跨国公司的技术革新,也要了解像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出台了哪些与自身发展相关的新政策,如此才能有效进行国际化的专利布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快了走向海外的步伐。“中国PCT申请数量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推动全球PCT专利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年,来自中国的PCT专利申请量达到4.8万件,首次超越日本居全球第二位。”专交会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肯定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出色表现。
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中交集团目前国际化经营指数已达到27.5%。“我们下属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双40英尺集装箱起重机,从整机到关键部件,共申请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各类专利35件,并在8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专利。”孙子宇告诉记者,由于在海外积极进行专利布局,才做到了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港口,就有振华重工生产的集装箱机械在运转。
“但由于不熟悉海外专利申请流程、专利维权困难等原因,目前我们仅有24项国际专利。”孙子宇也道出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有的海外工程项目由于国外公司的专利壁垒,无端增加了建设成本,因此必须继续完善国际市场的专利布局,从而适应海外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