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生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废墟上唱响生态歌
华夏文旅集团修山建“城”记

本报记者 管 斌

来到山东威海市,扑面而来的是海滨城市的清新和凉爽。在这里采访了华夏文旅集团后,更被他们谱写的生态文明建设画卷深深吸引。

这里曾是采石留下的矿坑,是大煞风景的废墟。

如今,这里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改革开放初期,这里靠山吃山,大规模开山采石,靠卖石头增加收入,高峰期共有44个采石场。没有节制的乱开乱采,让这里变成了伤痕累累的矿坑,环境破坏严重。

“2003年刚开始修山时压力很大,一方面人们不理解,说别人都是靠山吃山、开山挣钱,你怎么拿钱修山,是不是犯了傻?另一方面,资金压力大,修山的投入对企业来说是天文数字,而且光往里投看不见效益,企业的同事们也大多不支持。我只好顶着压力一点点地干。”华夏文旅董事长夏春亭说。

1985年,夏春亭靠48元钱打水泥管起家,后来一直生产塔机。随着发展,企业有了回馈社会的能力。面对家乡遍体鳞伤的山峦,他响应威海市“生态立市、荒山绿化”的号召,走上修山之路。

修山建“城”,谈何容易?山体治理在北方是个老大难问题,这些矿坑断面高、矿渣矿粉堆积厚,岩石开采量大,修复工程非常复杂,矿山废墟上的一石一土都需要进行移位重造。另外,威海淡水资源十分紧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造林绿化成本也非常高。

但华夏文旅没有被困难吓倒,认准的路一直坚持走下来!

记者来到威海的里口山。华夏城生态修复项目处在里口山的最南端。总面积16.28平方公里,其中重点修复区占地6036亩。

他们采取各种办法进行修复。

——拉土回填法。对开采面相对较小的矿坑,先拉土回填,后植树复绿。

——构建隧道法。对那些双面开采严重、山体几乎被打透的矿坑,鉴于回填量太大,就在矿坑中规划修建了隧道,上面再覆土复绿,也为拉土回填的运输车打开了通道。记者刚刚穿行的一号隧道就是这样修复的,现在成为游客车行游线。整个区域类似的隧道有4条。

——因势利用法。对那些开采立面过大、过度开采严重的区域,靠拉土回填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就随坡就势,加以改造利用。区域内的人民防空教育馆、禹王宫就是用这种方式打造的。

——筑堤引水法。有些山谷周围的山体也被开采,谷底渣石成堆,就借势建起堤坝,建成水库。莲花湖原先是这一区域最大的碎石堆放场,他们就在这里筑堤引水,水里养鱼、岸边种树,上面修建栈道长廊,架设赏景平台,形成了一处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利设施。

夏春亭带领大家一干就是10多年,共活动土方5692.67万立方,修复矿坑44个,建造大小水库35个,栽树1127万棵。

有付出就有回报。仅2017年一年,华夏城景区就接待游客200.2万人次,收入达到1.9亿元,实现利润5800万元。周边13个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14.8%,1135名村民在景区就业,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最为重要的是,让广大群众又找回了小时候的绿水青山,过上了田园式、现代化的生活,满满的都是获得感、幸福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