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 煜
福建福州闽江入海口的粗芦岛上,坐落着福建马尾造船公司的现代化新厂区。厂区西南边宽阔的船坞上,一艘巨轮即将下水舾装。“这是由马尾造船公司承建的全球首制227米深海采矿船。该船相当于一个‘海上工厂’,集采矿作业、航行、居住生活服务功能于一体,具备2500米深海区域采矿作业能力,可装载矿货4.5万吨,一次定位周期可达5年。”该公司副总经理常永辉介绍,这艘船融合了世界多项尖端技术,代表着世界深海采矿领域的最新技术成就,也标志着马尾造船公司翻开了特种船舶建造的新篇章。
马尾造船公司的前身是创办于152年前的马尾造船厂,隶属于“福建船政局”。当年的“福建船政局”由铁厂、船厂和船政学堂三部分组成,造出了中国第一艘铁木合构船和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化船舶制造者。经过150多年的风雨洗礼,今天的马尾造船公司已成为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授予的12家“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企业之一,连续9年被评为福建省百家重点工业企业,是福建省海洋产业十佳龙头企业。
负责上述采矿船建造的项目经理林旋告诉记者,该船是应阿联酋和印度客商要求承建的,建成后将投入太平洋海域矿区进行作业。该船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发挥母船作用,把陆地上采矿所需的设备全部集合安装在船上,同时最大的亮点是将各种船舶系统、专业采矿系统、生活生产保障系统整合在一起,做到了有机统一,保证深海采矿作业流程的顺畅、高效与安全。
马尾造船公司董事长李振均介绍,2012年以前,公司生产是以支线的集装箱船为主,海外客户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地区。2013年整体搬迁到粗芦岛之后,公司的生产设施、生产规模得到了很大的扩充,同时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东的客户明显增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马尾造船公司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发展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阿联酋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船企、航运服务商的商务合作关系。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需求,马尾造船公司从人才和技术两方面下功夫,培养了一支200多人的研发设计队伍,加大了新船型开发设计研究力度,储备了水产品加工运输船、成品油船、LNG双燃料海工辅助船等创新型船型。目前,公司持有订单约60艘,其中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有40多艘,占比约70%。
据马尾造船公司统计,2003年到2012年公司交船数量110多艘,其中交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船舶为20艘,占比约20%;2013年到2018年,公司交船数量为50多艘,其中交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船舶超过30艘,占比超过60%。
李振均表示,未来5年,马尾造船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促转型升级,重点拓展海洋工程船、海工辅助船、8万吨以下商船,打造海峡西岸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造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