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有独钟话七夕
□ 王宽荣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又叫女儿节。说到七夕,人们就会想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加之现在商家的炒作,就把七夕等同于中国的情人节。其实,七夕在古代是以女性为主的综合性节日,这一日,女子会拜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星乞求智巧、切磋女红、祈福,而男女定情只是节日里的一个附加产品而已。

古人为什么要把七夕的日子定在农历七月初七呢?经过大量翻阅资料,发现古人对“七”是情有独钟。

“七”源于对生命进程的崇拜。古人认为,“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这里认为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落。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以“七七”做女性的节日,表达了古人对生命的崇拜。

古人“七”里有对星宿的崇拜。乞巧节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是女性夜晚要对织女星进行乞求,而牵牛星织女星在三四千年前就有记载了。古人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这里看到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在古人的时间概念里是有一定意义的。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时间上的阶段性,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我们本地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以“七曜”计算的“星期”,在日语中还有保留。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祖国的疆域广袤万里,文化博大精深,民俗流光溢彩,七夕就是镶嵌在这片蕴藏深厚底蕴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华夏女子的节日,这节日里蕴含了从汉代一路走来的文明,这节日里也饱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至今日,七夕成了爱情的节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