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新发展理念 加快提高创新能力
□ 王海滨 李立楠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当前,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一些新问题,使得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增多。针对这种情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提高创新能力,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意味着对传统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和工作方法的改变。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总体上不再落后,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地解决这个矛盾,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历史性变化,迫切需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科学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进一步分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供给体系产能已十分强大,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但必须看到,我国生产能力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况且,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一些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依赖于进口。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只有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由中低端产业为主转为向中高端产业发力,由传统动能当家转为新动能崛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再从外部环境看,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曲折,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输入型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只有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更高水平上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使开放条件下的现代化进程立于不败之地。

在新形势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就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高创新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十分重要而又紧迫。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发展动力不足、发展约束条件尤其是资源环境约束条件日益严峻,而解决这些发展问题和困难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各类创新中最关键的创新。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孕育兴起,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这将对世界经济转型调整产生重大或根本性的影响,并促进各国综合国力与竞争力重新排序。从我国情况看,尽管这些年科技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但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加快提高创新能力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为了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得力措施。

第一,推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的源头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能力决定着企业竞争乃至国际竞争的成败。对此,必须更加有效地集成科技资源,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在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大对空间、海洋、网络、材料、能源、健康等领域的攻关力度,突破并掌握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

第二,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要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海洋、空间等领域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注重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孵化培育“专精特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

第三,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提高创新能力,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支撑和保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改革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分类、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鼓励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进入企业,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和科技金融政策。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选好用好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加大高新技术领域专业人才培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形成推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大合力,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