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佳佳、通讯员胡洋报道:“近10年来,我国每年心外科手术量从8万例增至21万例;77家大型医院的搭桥水平均有显著进步,搭桥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降至2.2%,与美国不相上下。”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心脏大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介绍,从1990年到2016年期间,我国医疗可及性和医疗质量明显提升,进步幅度位列中等收入国家首位。
胡盛寿介绍,我国心血管领域的器械研发近些年发展迅速,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术的研发与应用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许多关键性能上,由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心脏比前代产品有了大幅度优化;冠状动脉支架产品发展成熟,已经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其他国产心血管创新医疗器械已陆续获批上市……
此外,阜外医院心脏移植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心脏移植30天存活率达到95.3%,高于国际92.5%的平均水平;心脏移植后5年、10年的存活率已经分别达到88%和78.8%,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72.1%和56.1%。
胡盛寿认为,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力争以最小花费让上亿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取得最佳诊疗效果,从专业层面而言,需要构建一个学习型的医疗体系,客观反映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向医生反馈,持续进行自我更新和改变。此外,医院层面还应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创新专科协作以及医联体;社区层面应针对临床指南制订、人员培训考核认证、诊疗数据收集分析以及质量评价反馈这4方面,提高基层治疗能力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