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华侨城集团实现利润191亿元,资产总额3199亿元;效益位列央企前20位,收入和利润增速位列央企前10名;成为全球主题公园集团四强,累计迎客近4亿人次。
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军表示,华侨城通过坚守“文化旅游”核心主业,坚持创新引领,实践两大创新发展模式,做强做优做大文化旅游产业;依靠新动能,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强化金融支撑,推动开放共享实现资源整合,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让景区更有文化味
从1989年建成我国首座主题公园“锦绣中华”至今,华侨城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从静态微缩、互动体验、生态度假、都市娱乐到特色小镇,实现了旅游产品从单一到混合的巨大改变,强化了集群优势。目前,华侨城在全国运营和管理的主题景区已达30余家。
姚军告诉记者,华侨城文化主题景区之所以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得益于“为旅游形态赋予文化内涵,通过文化再造展现旅游魅力”的思路。以欢乐谷连锁主题公园为例,华侨城在全国7座欢乐谷的规划运营过程中,都尤其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把游艺项目置于文化故事中,并持续推出文化主题活动,输出健康娱乐休闲方式。同时,华侨城努力推动文化形态与国内先进的VR、AR等高科技结合,成功推出华侨城V谷乐园等新一代互动体验型主题公园,让游客沉浸在与文化互动的快乐中。
事实上,华侨城的这一思路不仅体现在自营景区,对于各地各公司托管的景区,集团也一视同仁。比如,华侨城牵头在广元剑门关景区举办蜀道半程国际马拉松,赋予当地特色文化以更有活力、更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成功向世界展示了穿越千年的古蜀韵味。
据姚军透露,今年是欢乐谷成立20周年,华侨城已经启动3年计划,预计将花费1000亿元并购有潜质的文化主题公园。
用“演艺+”解读文化
除主题景区外,文化酒店、文化艺术、文化演艺、文化创意、文化节庆等板块共同构成了华侨城文化产业集群。目前,集团已累计创作70余台原创剧目,建设大型文化场馆20余座,观演超过1亿人次。
“演艺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通过艺术创作集中展现并解读目的地文化,促进二次消费,让文化为景区代言。”姚军告诉记者,目前华侨城创新推出的“文化演艺+”模式已经逐渐成熟,《龙凤舞中华》《东方霓裳》《跨世纪》《天禅》《梦幻腾冲》等一批演出剧目每天都在上演。
“华侨城演艺已经从景区的附加产品‘升值’为文化旅游核心产品了。”姚军说。
华侨城还尤其重视推动演艺产品多元化发展,积极推动“演艺+博物馆”“演艺+节庆”“室内表演+室外大型节庆”“演艺+城镇化”等业态创新。如北京欢乐谷《金面王朝》已成为“演艺+博物馆”的代表;由中柬两国艺术家联手打造的《吴哥的微笑》已成为吴哥窟景区常驻演出……
不仅如此,华侨城还致力于探索“演艺+城镇化”融合破局。如规划中的四川海螺沟演艺小镇以“演艺+非遗文化+节庆”为特点,四川宜宾酒文化小镇推出“演艺+酒文化+节庆”项目,四川资中农业旅游小镇主打“演艺+度假目的地+智慧农业观光”,这些都有望成为华侨城文化旅游的潜力项目。
推动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创新与演艺管理输出是华侨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大特色。目前,集团20余座大型文化场馆已成为各地开展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对此,姚军表示,华侨城演艺将在做好自身产品创作运营的基础上,努力为全国景区提供演艺项目综合性文化创意服务。
特色小镇首重文化
截至目前,华侨城参与建设和运营的全国特色小镇已有10余个。
“开发特色小镇要立足于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等,还要尤其重视对当地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姚军举例说,华侨城打造的深圳甘坑文化小镇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基调,统计、保护并重新整合了包括传统习俗、美食、手工艺、建筑等特色文化;在云南,华侨城拓展全域旅游,开展全业态、全产业链综合开发;在西安,全面梳理西安文化遗存,助力大西安大发展;在成都,安仁古镇已形成以博物馆群为核心,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完整业态,其目标为建设成为世界文博小镇……
姚军表示,进入新时代,华侨城将围绕“中国文化产业领跑者”“中国新型城镇化引领者”“中国全域旅游示范者”的战略目标,努力构建“文化+旅游+城镇化”和“旅游+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通过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搭建起“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金融投资、电子”五大体系,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