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理性看待经常账户现逆差
涂永红

经济增长是由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决定的,即便经常账户出现逆差,经济增长还有消费和投资因素的支撑,不一定增速放缓,失业率也不一定上升。在经常账户出现逆差的同时,资本账户却是顺差,外汇供给是大于外汇需求的,人民币币值稳定仍拥有坚实的基础。当下外汇市场实际上处于“超调”状态,属于过度恐慌的表现

国际收支反映外汇供求状况,是衡量汇率中长期走势最重要、最直接的指标。通常情况下,经常账户顺差国家的货币具有升值趋势,反之则有贬值压力。国家外汇局近日公布的国际收支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经常账户收支出现逆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外汇市场反应强烈。8月6日人民币汇率跌至6.85,与4月平均汇率6.27相比,贬值幅度达8.5%,离岸人民币汇率则跌至接近破“7”的心理关口。

上一次我国出现经常账户逆差是1998年一季度,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南亚国家货币纷纷大幅度贬值,为了帮助这些国家尽早走出金融危机,当时我国政府宣布人民币不贬值,让出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出现了经常账户逆差。通过住房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有效拉动了内需,弥补了出口减少的负面影响,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在加工贸易迅速发展的带动下,1999年我国恢复了经常账户顺差,直到今年一季度才出现逆差。

长达近20年的经常账户顺差,令人们对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的经常账户出现逆差感到吃惊。一些人担心,失去出口顺差这个拉动力,我国经济增长是否会放缓?工作机会转移到国外,失业率是否会上升?币值稳定的基础被削弱,人民币是否会加剧贬值?

毋庸置疑,长期以来贸易顺差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廉价劳动力、产品门类齐全,使得我国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上半年货物贸易收支仍有1000多亿美元的顺差。但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比较优势,服务贸易逆差约2000亿美元,是导致经常账户逆差的主要原因。而且,经济增长是由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决定的,即便经常账户出现逆差,经济增长还有消费和投资因素的支撑,不一定增速放缓,失业率也不一定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经常账户出现逆差的同时,资本账户却是顺差,资本流入净额大于经常账户逆差,外汇储备有明显的增长。从整体上看,外汇供给是大于外汇需求的,人民币币值稳定仍拥有坚实的基础。当下外汇市场实际上处于“超调”状态,属于过度恐慌的表现。随着人们对经常账户逆差原因、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认识更加充分,人民币汇率市场预期就会恢复常态。

今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在过去10年里,不仅国际经济、货币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的路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集中体现在国际收支上。一是国际收支转向基本平衡。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通过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外依赖程度大幅下降,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大约10%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0.4%,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二是国际收支结构更加合理。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收支之间不再同方向发展,由过去长期存在的“双顺差”转为“一顺一逆”,两大科目内部收支相互冲销,国际收支自我平衡、自我调节能力大大增强。过去很多年,我国的消费需求较低,导致储蓄过高、投资过热、产能过剩,不得不依靠国外市场,导致大规模顺差。随着改革的推进,我国医疗养老行业快速发展,居民可分配收入不断提高,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面向国内多元消费需求进行生产,可供出口的产品相对减少,进口增加较快,必然导致经常账户收支顺差下降,甚至出现逆差。

总之,外部均衡对应着内部均衡,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投资和消费、商品需求与供给之间基本实现了平衡,通货膨胀、就业、汇率都处于适度水平。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环境下,我国应该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结构,为国际收支平衡发展、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