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言商向儒”南通人
□ 陈莹莹 薛海燕
右图 南通博物苑外景。陈莹莹摄
下图 大生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启祥正在介绍集团历史。 陈莹莹摄

☞ 在通商身上存在的独特精神气质,就是“强毅力行、通达天下”的通商精神。他们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大海和长江孕育了南通,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在这里交织融合,催生了南通人勤奋、低调、包容的江海性格。

近代,南通人的商业意识逐渐觉醒,出现了一批以张謇为代表的爱国实业家,形成了传统又开放的江海文化。这群“言商仍向儒”的南通商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通商。

通江达海的南通城,跻身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是长三角北翼的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追江赶海的南通人,汲取先辈的养分,用强毅力行、包容会通的特质延续着城市的精神脉络。

中国近代第一城

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第一座国人自办的博物馆、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多个“第一”,都诞生在江苏南通,南通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走进我国第一座民间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临水而建的建筑物外立面上镌刻着张謇的诗作《营博物苑》:“濠南苑囿郁璘彬,风物骈骈与岁新。证史匪今三代古,尊华是重五洲宾。能容草木差池味,亦注虫鱼磊落人。但得诸生勤讨论,征收莫惜老夫频。”

“张謇先生创办博物苑,其直接目的在于辅助学校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启迪民智,其最终目的是探索一条强国富民之路。”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说,1905年张謇在设博物苑之初,就期待它能满足学校多学科、多层面教学的需要,并且服务于其殖产兴业的理念。

2013年,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的“环濠河博物馆群”成功创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张謇与南通,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经典故事。把城市当做自己的生意来经营,无人能出其右。

1853年,张謇出生在江苏海门常乐镇一个富裕的农民兼小商人家庭。1886年,张謇第一次会试失败。此后7年,张謇4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直至1894年,41岁的张謇才荣登状元。

没多久,北洋水师战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为抵制外国资本的侵入,张謇以“总理通海一带商务”的名义,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

“士大夫生于民间,而不远于君相,然则消息其间,非士大夫之责而谁责哉。”新科状元张謇毅然下海。所谓“大生”,就是劳苦大众能得以生存。

以大生纱厂为母体的企业多达34家,共同组成了我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实业集团——大生集团。大生系统的四个纱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纺织企业系统。大生先后投资或参股设立了榨油厂、肥皂厂、冶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工厂,构建了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并进一步发展了运输、仓储、电力、通讯、食品、金融、地产等企业,在南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

“状元下海”的抱负不止于此。

以实业为后盾,张謇的触角伸向了文化、教育、慈善、福利: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写下校训“艰苦自立忠实不欺”;创办女子示范学校;创办中国第一所培养戏剧的伶人学社;兴建了更俗剧场作为欧阳予倩戏剧改革实验地;收留孤儿的育婴堂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新式托儿所;养老院、贫民工厂、栖流所、新兴旅社、公园、医院、气象台、钟楼等一一布局南通城。

爱国实业家张謇,解决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做生意是为什么?

实业强国,反哺民生。他用一生作答。

强毅力行海子牛

在南通东部沿海,生长着一种久负盛名的大水牛,当地人称之为“海子牛”。“海子牛”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开疆拓荒、甘愿奉献。带着“海子牛”倔劲儿的通商们,正是改革开放大潮里的弄潮儿。

2016年第一届“张謇杯”南通杰出企业家得主,中天科技集团创始人薛济萍,就是这样一头海子牛。

这家从砖瓦厂起步的乡镇企业,在1992年拥有了近1000万元存款,并在寻找新项目时,因上海专家的建议果断进入光缆行业。

1998年3月3日,《人民邮电报》通报,中天科技的层绞式通信光缆渗水试验不合格,这一天自此被中天科技定为每年的“厂耻日”。

砸掉砖瓦厂大烟囱,严把质量关,用“精细制造”苦练内功;改制厘清股权,定制特种光缆,用差异化竞争打开市场局面。

电网建设提速让市场对电力系统专用的特种光缆的需求日益提升,不少跨国公司都盯上了这块“大蛋糕”。薛济萍带着专家潜心研制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改变了该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为我国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建设每年减少数百亿元支出,还带动了国内制造厂商的发展。

“南通千亿级企业不少,颁给我父亲与支持实业有关,也与我们的经营理念有关。”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薛驰举了一个例子:锂电池防爆阀要用到一种合金板材,曾经只有日本公司能做,但中天科技愣是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作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因为市场只有二三十亿元的规模,对手一降价,公司几乎就是微利。但依然要做,因为这关于初心和情怀,更符合公司的“生意经”: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卡脖子问题。

“低调、务实、不争第一。”薛驰这样总结通商的特质。

真的不争第一么?

“想争,但争了也不说,做到市场占有率第一也不说。”他这样回答。

“作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社会活动家,张謇以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并举,在家乡南通实施实业振兴、实业报国,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给世人留下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丰富的精神财富,他无疑是南通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精神标杆和文化标识。”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说,他那一代人在创办企业、经营企业中的情感和情怀,用经济力量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中的思考与作为,观察世界、认知中国中的态度与走向,是后人的精神营养和文化力量。

江海儿女弄潮来

通商依托家纺产品、建筑劳务输出起步发展。

家纺服装衣被天下,“建筑铁军”名扬国内外,海工船舶遍布全球……实实在在干实业的通商,是推动南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南通弥足珍贵的“金字招牌”。这支“南通铁军”,不仅有一定文化基础,且“言商仍向儒”。

钟情实业、包容儒雅、低调谦逊,是通商的群体性格;吐故纳新、准确定位、趁势而上,是通商的奋斗路径。

南通人李金华是凯璞庭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坚持公司推出的每一项服务,都要紧紧围绕地方政府和实体产业的需求。2006年,他在事业上升期,选择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来读书。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第三代传承人吴灵姝从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后回到南通,帮助父亲经营起蓝印花布博物馆。她说自己不仅接过经营的担子,更传承起背后的情感、精神和责任。

“我们拥有100多万人的通商群体,他们不畏艰辛,或立足本土、或走出南通甚至国门,成为我国工商队伍中的一支劲旅。”《大情怀 大世界——张謇的企业家精神》一书的主编黄正平说,在通商身上存在的独特精神气质,就是“强毅力行、通达天下”的通商精神。他们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上世纪90年代初,南通人开始走出国门。目前,有10万通商遍布海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苏省侨务办公室命名的全省仅有的两个“华侨村”就是南通海门的林西村和通州的界北村。

“侨商发展到哪里,友好城市就结交到哪里,南通在国际上有22座友好城市,三分之二都由侨商牵线搭桥而成。”南通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吴遐说,南通侨商的民间外交成绩斐然。

走出封闭的小农意识,拥有“通达天下”的眼光,才有了今天通商遍布全球的局面。通商精神,既是近代以来通商群体的历史经验和人文财富,更是当代南通工商界执着前行、再闯世界的文化情怀和精神内核。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