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企地协同促新旧动能转换
本报记者 管 斌

从济南炼化,到齐鲁石化,到胜利油田……记者感受到了中石化驻鲁企业与地方的和谐发展。中石化驻鲁企业努力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做到企业改革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高度融合,既奉献能源也呵护碧水蓝天,既创造效益也注重安全生产,既关爱员工也竭诚回报社会。

截至2017年底,中石化驻鲁企业累计生产原油11.76亿吨,生产天然气444.11亿立方米,累计加工原油6.297亿吨,生产成品油3.06亿吨、乙烯1675万吨,2585座加油站为山东供应成品油2.06亿吨,累计营业收入5.396万亿元。推动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胜利油田河50丛式井组打破了直井开采、油井分散、占地多的传统油田开发方式,开创了“油田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统一,企业生产与居民生活共和谐”的城中油田绿色开发模式。

中石化驻鲁企业与山东省17个地市联手开展合作共建项目,涉及城市建设、经济融合、技术转化、新能源利用、民生建设等多个领域,推动了企地协同发展。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区域石油装备制造、化工、建筑、商业等产业快速发展。东营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齐鲁石化与地方企业加强合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齐鲁”产业链条,有力带动了地方化工产业的进步升级。

中石化驻鲁企业与地方携手加强城市建设,陆续兴建了铁路、公路、桥梁、机场、海港、防海潮大堤等大型工程,形成了工农两利的水、电、路、讯、港配套体系,推动了城市建设。在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企业坚持生产经营与生态和谐并重,在加快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的实践中争当先锋、走在前列。

中石化驻鲁企业加大“三废”治理力度,开展燃煤燃油锅炉等专项整治,圆满完成了区域攻坚整治任务,外排废水、废气达标率均为100%,固体废物合规处置率达100%。胜利油田、东营市政府、山东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这一复合生态系统对油田采出水实行高效净化,日处理油田采出水达1.5万立方米。

齐鲁石化帮助地方158家企业处理污水达标排放。青岛炼化“十二五”期间实现节能量21.8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7万吨。青岛石化积极建设并投用脱硫脱醇尾气治理、污水处理场废气治理等多套设施,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与常规开发模式相比,地处滨州的白鹭湖密集丛式井组节约土地100余亩,既实现了清洁生产,又融入了城市规划,成为工业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的典范。山东加强燃油宝、尾气处理液、玻璃水等车用环保商品供应和高标号汽油推广应用。3年来,胜利油田累计投入25.8亿元实施“能效倍增”计划和“碧水蓝天”工程项目151个。齐鲁石化投资16亿元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污水处理场达标提效改造等重点环保项目。济南炼化开展催化装置烟气脱硫、脱硝改造项目,“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硫减排850吨,努力建设城市型炼厂。

山东濒临渤海黄海,地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中石化驻鲁企业为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舍得投入,也舍得放弃。胜利油田关停自然保护区内包括老168、垦东12海油陆采平台在内的300余处生产设施,相当于舍弃10亿元年产值。

在助力区域发展的同时,中石化驻鲁企业在慈善捐助、志愿服务、支持教育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他们积极整合内外资源,强化青年志愿者、工友志愿者、老年志愿者队伍以及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爱心企业的协同联动,合作开展“团聚爱心公益汇”“青年微公益社区行”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社区居民。不断探索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化+社会化”动员方式,对孤寡、空巢、残疾、单亲等群体开展常态化帮扶救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