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花园里,挣钱不出门,这样的日子就是好。”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办事处南庄村74岁高龄的张炳珍老人,种植空心李近40年,如今一家人凭借着10余亩空心李子,每年收入20余万元,成为南庄村最先脱贫致富的家庭。
“从最初3分钱一斤挑出去卖,到如今的20元一斤坐等游客来摘,李子开花还能卖门票。”张炳珍说,他做梦都没想到,空心李开出了幸福花,结出了致富果,成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张炳珍最初种植空心李,没少与家人拌嘴,“以前到处是荒山坡,土层薄,蓄不住水,就连白杨树都难长大,更不用说种李子树”。
“长不出庄稼,没有粮食吃,也就这个空心李能卖钱换粮食。”张炳珍告诉记者,当初全靠几户人家认死理儿,一年又一年地栽,一棵一棵地养,才有了如今这大片的李子树。
据了解,沿河空心李于1885年由当地背盐的农民引进栽培,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因生长环境独特,果实成熟后,果核与果肉分离,清香浓甜,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及营养物质,深得消费者喜爱。2006年,沿河空心李还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但由于受发展资金、果苗培育技术等因素的限制,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整个沙子街道的空心李栽种面积只有500余亩,“自己种自己吃,群众还很贫困”。张炳珍说。
近年来,针对沿河县域石漠化严重的贫困山区实际,抓住贵州省支持深度贫困县发展“一县一业”的机遇,确立了石漠化生态治理与农民脱贫致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县里开始大规模发展空心李产业,硬是让荒坡地披上绿装,石旮旯里长出了致富果。如今,该县已在石漠化较严重的9个乡镇、75个村发展种植空心李8万亩,带动近21万农民发展。
目前,沿河县成立了21家空心李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广大群众以土地入股收租金、入股合作社收股金、入社务工挣薪金等多渠道增加收入,既解决了农村土地闲置问题,又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随着空心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大幅提升,沿河县及时与淘宝、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合作,李子走出大山、走向了全国市场,破解了销售难题。
为了延长空心李产业链,沿河还与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了空心李子果脯、空心李子酒等深加工产品,既解决了空心李销售难题,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此外,沿河还连续多年举办李花节、摘果节等活动,每年数十万游客慕名而来,赏花、尝果、游乌江山峡、听土家山歌……乡村旅游成了当地群众新的致富产业。
据了解,沿河计划到2020年建成空心李基地10万亩,实现投产面积8万亩,同时按照以“李”兴“旅”、以“旅”促“李”的思路,推动生态与产业融合、环境与景观配套,拓展群众增收渠道,让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