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的新建和重建,在让城市日新月异的同时,也会给周边居民带来噪音、交通等很多方面的困扰。如今,上海摒弃曾经大拆大建的做法,希望通过改建和更新,让更多老建筑重焕生机,让更多城市记忆得以保存。
今年5月底,长宁区延安西路的上生·新所对外开放,这里原来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门面并不张扬,往里走上一小段路,可以看到一片园区分布着一些老建筑,带着时光沉淀下来的沉静气质。
3处历史建筑、11栋工业改造建筑和3栋当代建筑组成的上生·新所有一种让人想坐一会发发呆的氛围。在一幢有着落地彩色玻璃窗的老建筑前,一群大妈在兴高采烈地拍照。另一幢楼前的一个平台上除了桌椅还有卧榻,结伴而来的女孩们舒服地靠在一角聊天。稻城书店门口的树荫下,很多人手边放着一杯咖啡,读书或用电脑工作着。
距上生·新所不远,长宁区番禺路上也有一个类似的园区,因为毗邻幸福路,就叫“幸福里”。这里原来是上海橡胶研究所,负责改造的上海集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把原来封闭的围墙打开,重塑一个敞开的街区。
类似的园区在上海很多,主要由以前的老厂房、老洋房或老仓库改造而成。这些园区引入街区的概念,注重营造人与人交往的氛围。因此,有人把它叫作“城市共享客厅”。
景好店美、细节丰富的街区很快成为街坊每天都要来转转、很多人慕名找来的新地标,更重要的是高品质产业正在这里加快聚合,形成集创意办公、文化艺术产品展示及商业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园区,不仅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休闲空间,也成为企业进行国际时尚发布,新产品展示与定制,创意家居用品、艺术陈列品、独特品味餐饮集聚的“精品文艺街区”。
拂去尘埃的老建筑变身为充满活力的新街区,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惊喜,还有可以与之相伴相守不断成长的力量。
上生·新所项目建设方万科集团的上海区域本部首席执行官张海表示,“经过若干年的改造,上生·新所将成为有生活、有记忆、有文化、有活力、有温度、有尊严的社区”。
梧桐树下咖啡飘香、弄堂深处老洋房伫立。这里是上海长宁区的愚园路。早在五六年前,这片历史风貌保护区就开始了城市更新,一家家门店调整,一个个细节提升,百年老街慢慢融入艺术、设计、人文、娱乐氛围,成为跨界生活美学街区。
路边一家叫“良设”的生活方式概念店由老房子改建而成,集家居、礼品、定制家具、活动聚会及咖啡红酒于一店,推门而入,给人惊艳之感。
这样的店一家挨着一家,有故事有情怀还有时尚。历史街区焕发了新的生机,人们乐意在这里边漫步边观景。但愚园路城市更新项目牵头单位长宁区虹桥办并不想就此打住,他们希望围绕城市更新战略和美丽街区建设,携手国际先进组织让愚园路呈现出“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更有温度”的新风貌。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百年建筑学院环球工作站的十多位师生来了,他们在市民中心了解居民的生活起居、改建需求和未来规划等。建筑学院院长马丁-布雷萨尼(Martin Bressani)说,希望通过半个月的考察核实,做出符合愚园路规划和发展的设计,改变当地居民的生活。
老建筑带来的不仅是历史沉淀,还有居住者的生活痕迹,连接着城市的过去与未来。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委员郑祖安说,上海面临着“城市更新”加速推进和历史建筑的“年龄”与日俱增的双重压力,城市风貌保护工作的责任与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艰巨。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都市产业(创意与设计产业)处处长刘波英表示,对老建筑的保护不能过于偏执,为保护而保护。上海是中国现代工业发源地,工业遗产保护任务很重,可将老厂房和老仓库用于发展环境可控的文创、“双创”和科创企业,还可以将这些建筑用作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文化中心等。
刘波英提出,相关部门要抓紧摸清上海工业遗存的家底。对那些体量不大的老建筑,可以发展深度体验经济,从而带动工业旅游、博物馆和附加值高的手工业、应用艺术类产业的发展。上海要在为老建筑注入新业态、加大原有形态保护方面做出新的探索,把老建筑改建成为产城深度融合的新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