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山西省在2018年秋季学期招生中削减“过剩低质错位”专业,有232个本科专业不安排招生,同时积极引导高校自主理性设置专业,根据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全省高校专业布点情况,提出鼓励增设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12个产业领域相关的94个专业。
“过剩低质错位”专业,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就业率低。由于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造成就业岗位“僧多粥少”,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这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在瞄准当下人才缺口开设新专业的同时,叫停过剩专业招生,是对学生的负责。
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出于“白领情结”,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往往是盲目的。正因如此,一段时间内,金融、财经、计算机等成为“热门”专业,不少学生到毕业后才发现这些专业的就业岗位已经饱和。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有关部门对大学生的专业选择缺乏必要引导,尤其是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机制。
将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对接,能够从源头上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制止就业机会不大的学校、专业盲目扩招,培养目前就业市场的紧缺人才,既能促使社会的人才需求得到较充分满足,又有助于毕业生实现较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