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在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去年7月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自觉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思想,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努力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全方位保护母亲河
重庆辖域内长江流程679公里,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容量300亿立方米、占库区总容量的76.3%。
今年以来,重庆市专门出台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意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1+3”文件,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在重庆,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沿江百里风光再现。重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突出抓好污染流域和湖库综合治理,完成了主城区31段黑臭水体整治,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同时建成城乡污水处理设施1648座,完善城乡污水管网约2万公里,城市和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3%、80%。
加大消落区治理力度。重庆实施消落区保护规划,按保留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综合治理区分类保护,基本完成三峡后续规划575个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此外,加强消落区监管执法,严厉打击乱倒乱建等违法行为,集中治理消落区农业种植、占用防洪库容等违规问题。
重庆还不断保护和建设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系统,通过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湿地保护与修复、石漠化治理等工作,不断“增绿”长江。
“绿色+”为产业赋能
强调保护,不是不要发展。重庆市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产业智能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绿色含量,让老百姓享有更多生态红利。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庆严格落实产业禁投清单、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坚决禁止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项目、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将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三高”项目和过剩产能项目挡在门外。
2017年,重庆全市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污染治理等要求的项目环评26个,涉及总投资约20亿元;对8户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要求的企业分别采取关停、搬迁等措施;全面完成13家“十一小”企业关停取缔和主城区7家污染企业环保搬迁。
融入“绿色+”,重庆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两条腿”走路。在工业绿色化改造方面,重庆积极推进造纸、焦化、氮肥等十一大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工作。推动火电、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完成21个大项41个小项产品用水定额标准修订,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
聚力提升城市品质
重庆还着力开展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品质全面系统提升,努力使城市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创造高品质生活,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城市形象。
渝中区通过鲜花苗木补植、局部改造提升、现有绿化梳理等方式,对2个公园、9条干道、13个节点、3个重要轻轨出口及高速沿线网外实施景观品质提升;大渡口区实施“增绿添园”,新建改建公园16个,新增城市绿地48万平方米……
今年以来,重庆主城各区大力推动绿化品质、市政设施品质提升工作,已累计完成绿化品质提升项目6个、46.6万平方米,整治破旧不规范护栏20公里;全面启动机场路、中山三路等18条重要道路绿化提升项目,开工绿化品质提升项目144个,有序推进重要桥隧和道路隔离设施规范涂装等多项工作。
据悉,重庆今年将建成100个公园绿地项目和500万平方米公园绿地,完成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任务,启动1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到97%,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5%;主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保持100%,全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