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临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生存威胁
如何留住可爱江豚
本报记者 刘 瑾

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的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但其种群极度濒危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近年来,有关机构、部门乃至社会各界都在协同努力保护江豚。江豚是鼠海豚科的一个物种,人们对长江江豚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它萌萌的微笑。大大的脑袋,小小的眼睛,加上微微上翘的嘴角,这副天生的笑脸让它赢得了“微笑天使”的美名。然而自20世纪以来,长江江豚的生存状态一直堪忧,早在1996年就被列为了濒危物种。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的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参加单位包括国内主要豚类研究机构、长江中下游各豚类保护区管理部门、渔政管理部门、公益环保组织和志愿者。自2017年11月10日至12月31日共历时52天,覆盖了宜昌至上海1669公里的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

“本次科学考察估算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干流约为445头,种群趋于向受人为扰动较少的江段集中,过半数水域种群持续下降或没有发现,种群分布呈碎片化特征。洞庭湖约为110头,鄱阳湖约为457头,两湖中丰水期分布较为广泛,枯水期主要分布在河槽和大型沙坑中。”于康震说。

考察还发现,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内以湖北鄂州至安徽安庆江段分布密度最高,湖北宜昌至鄂州江段分布密度居中,安徽安庆至上海江段江豚分布密度最低。干流内长江江豚喜好分布在坡度平缓的自然岸带或洲滩,种群呈现围绕沙洲分布的特征。鄱阳湖是野外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洞庭湖次之,两湖是长江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

长江江豚面临的主要生存威胁是水域污染、工程建设、航运发展、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自2016年长江大保护政策实施以来,长江水生态环境大有改观,人类活动和江豚自然栖息地保护得到有效监管,这也是江豚种群数量维持稳定的重要原因。

从考察情况看,社会对长江江豚的保护意识在增强。湖北省及湖南、江苏等地江豚保护民间组织发展迅速,长江中下游区域活跃着近20个与江豚保护相关的民间组织。

世界自然基金会江豚项目负责人张新桥表示,希望通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把对江豚的爱护之心转化为共同的保护行动。

“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其极度濒危的状况没有改变、依然严峻。”于康震表示,为遏制长江江豚种群急剧下降的态势,农业农村部分别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如在人工环境中建立了3个繁育保护群体。

对于下一阶段工作安排,于康震介绍说,首先是加强长江江豚就地保护工作,制定固定考察机制,定期跟踪评估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及分布特征,做好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其次,推动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新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和推动长江江豚进水族馆,扩大迁地种群数量,降低系统性风险;第三,加强个体交流,强化遗传多样性管理,提高种质质量;第四,稳步推进长江江豚人工繁育研究,开展长江江豚遗传物质保存,实现多层次、多途径长江江豚保护策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