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马革裹尸”和“老当益壮”这两句成语的由来吗?
广西防城港伏波文化园,是纪念东汉名将马援的露天开放博物馆。文化园以雕塑为主。从东向西入园后,正中是马援的巨幅雕像。将军马上凌云腾飞,面向南方,右临大海,左卫市区。园中雕塑除马援雕像外,还有表现马援南征、传播中原文化、建设祖国南疆的大型浮雕。
谈到东汉南边的开疆拓土,不能不提马援。
汉光武帝刘秀麾下有助其统一天下、中兴汉室江山的28员大将。汉明帝永平年间,明帝追忆当年随其父皇刘秀打下东汉江山的功臣宿将,命画师绘28位功臣的画像于洛阳南宫的云台,故称“云台二十八将”。按功劳马援应该在列,因其女时为皇后,汉明帝为避嫌没有列上马援,所以“云台二十八将”里没有马援的名字(一说马援非南阳嫡系从龙之将)。但民间戏曲唱词中有“云台三十六将”之说,其中有马援的名字。
马援字文渊,为消灭隗嚣割据、平定陇西,实现全国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叛乱。建武十八年汉光武帝加封马援为伏波将军,命其平叛。同年春马援赶到前线抵交趾浪泊,缘海而进,随山开道。十九年正月平叛大获全胜,二十年班师。沿途修建郡县,参照汉律修订法律,治理城郭,凿渠灌溉,推广铁器牛耕,促进了岭南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当地百姓欢迎和爱戴。伏波将军马援与其他东汉开国功臣不同,大半生都在“安边”战事中度过。马援为国尽忠,最终殒命疆场,实现了其“马革裹尸”的夙愿。
马援南征途经中国岭南广东、广西沿海地域,甚至包括越南的一些地区,后人以种种方式缅怀伏波将军,多地都有供奉马援的伏波庙。
马援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真正能流芳千古的历史人物,要么是才华横溢;要么是文韬武略,功勋卓著,为国家统一和生产力发展、开化当地民智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要么是严谨自律、温良敦厚、清廉无私的楷模;或者是三者兼备,体现了动机、能力和结果的统一,做的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马援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伏波将军马援身负多谋善断、英勇善战、一击必得的军事才能,更有勇往直前、不畏艰苦的意志品质,为巩固边疆、开疆拓土、安定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他体恤民情的作风,宽以待人、严以自律、不居功自傲、廉洁奉公的胸襟,尊老爱幼、淳厚忠孝、乐善好施、慷慨解囊的大气,刚介耿直的性格,改革币制、教化当地民众的功绩,老当益壮、忠君戍边、精忠报国的精神和事迹,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其慷慨名言为后世传颂,至今影响深远。伏波将军马援为促进岭南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人们世代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