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7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硅谷练摊记
□ 赵 晶

车库甩卖交易中,卖方清理了库存,买方得到了实惠,貌似闲置的货品在他人手中物尽其用。相同事物,换个视角思维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在美国,每到周末经常可以看到房屋主人进行车库甩卖(Garage Sale),他们将家中的闲置物品摆放到门廊里、车库外或是庭院中,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卖给需要的人,也有人称之为庭院卖场(Yard Sale)。车库甩卖是美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符号。通常来说,出售闲置物品是为了清整库房或是因为搬家需要减轻负重,赚取额外收入并不是主要目的。交易物品五花八门,小到衣服、玩具、装饰品,大到家具、电器、烧烤架,几乎涵盖了美国人的日常所需。

因为价格低廉,车库甩卖这种方式通常会受到家庭主妇、留学生以及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当然,交易过程中博弈双方也少不了一些讨价还价、斗智斗勇,但是大家却乐享其中,最后皆大欢喜、各取所需。笔者在美期间就曾有过这种摆摊卖货,与当地人交易库存的有趣经历。

那是一个周末早晨,独居多年的邻居安请我们帮忙,她打算清理些闲余物品并举行一场甩卖活动。我们当然不会错过这次难得的体验机会,于是欣然应允。

走进安的车库,能够停放两辆车的空间填满了各种杂物:瓷器、木雕、玻璃器皿,书本、玩具、首饰花瓶,分门别类摆在各层货架上,让人眼花缭乱。与其说是车库,倒不如说这里更像一个堆放杂货的仓库。安告诉我们,房屋已经有70多年历史了,这样的老房子在湾区非常普遍。“最初车库可没这么拥挤,我们小时候还能在里面做游戏。后来杂物越积越多,逐渐家用车就被挤到门外了。”安有些自嘲。尽管塞满货品,但房屋女主人对于每一个物件都非常熟悉,如数家珍。“这件雕塑是我父亲送给我的,那个画框是从欧洲带回来的……”我们一边帮忙搬运,一边听她滔滔不绝地介绍。她也会不定期清理物品,有次她把一些旧衣物放到门外桌子上,标注路人可以免费取走。“谁知第二天他们不仅拿走衣服,还把我的桌子也一起搬走了!”提起这件事安依旧耿耿于怀。

上午9点左右,卖场迎来首批买家,一位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挑中了一套精装国家地理杂志。在美国二手书籍都很便宜,但这套杂志看起来更像是收藏品,包装精美。有对中国老年夫妇对一件木雕艺术品非常感兴趣,得知20元的报价后,老人沉吟片刻说道,这里有些划痕,能否5元钱卖给我?我向安如实告知,以为这个还价会得罪她,不想她平心静气地说:“不,18元。”双方的期望值相差太远,交易陷入僵局。这时候另一位老人打破尴尬:“其实我们知道旁边社区今天也有相同活动,但我们年纪大了,不想走那么远……”这种暗示明显有了效果,安接过木雕,眯着眼睛反复端详,似乎同时在考虑能够接受的价位。两位老人最终如愿以偿,花费8元钱抱走了他们心仪的艺术品。

人群中,有位中年人挑选挂饰摆件时神情非常专注。上前攀谈,得知他是位硅谷IT工程师,平时喜欢在各个街区闲逛扫货。他的第一次淘货经历是在20年前,那时刚到美国没有积蓄,所有的家用品都是通过车库甩卖淘来的。最让他津津乐道的是一套上世纪70年代的陶瓷餐具,“厚重光滑、质感十足,估价近千元,我只花了30元。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使用。”我望向安,思忖如果她拥有这些餐具,将会以怎样的价格出售呢?此时的安正向两位居民热情推荐一台老式冰激凌机,这款上世纪70年代的古董在她眼中仍然是个宝:“现在的新款产品太安静了,许多人还是喜欢那种原始的质朴,机器转动起来哗啦哗啦的声音才有生活气息……”

将近中午,人群逐渐稀疏。我们清点了下劳动成果:上午共收入300美元!为了回报我们的帮助,安请我们从货摊中任意挑选一件想要的物品。我选了一盏老式台灯,并坚持说回国时会送还给她。

黄昏,屋内台灯微微泛着黄光,明亮而温馨。此时,安送来巧克力和自制饼干,再次向我们表达谢意。在台灯映衬下,安的眼中闪着光彩:“谢谢你们选择了那盏台灯,我母亲曾经使用过它,刚才在屋外看到的灯光又唤起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其实房屋里的每一件物品都仿佛有生命有记忆,对我都有特殊意义。虽然有些不舍,但这些物件如果能继续发挥作用,那我也很欣慰。”

美国有句谚语:One Man’s Trash Is Another Man’s Treasure,意思是说一些人所认为的弃物在另一些人眼里就是财富。车库甩卖交易中,卖方清理了库存,买方得到了实惠,貌似闲置的货品在他人手中物尽其用。相同事物,换个视角思维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平日所遭遇的种种失意和缺憾,一些人认为是重大挫折,遂沮丧难过;但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是宝贵的经历,并愈挫弥坚。同一幅画面,是黄昏落日还是黎明的曙光,取决于你的心智。因为我们知道,幸福快乐的获得,往往由心而不由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