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7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津冀产业协同显成效
北京“飞地”欲变身 现代化产业新城
本报记者 王轶辰

在天津市宁河区潮白河畔,有一块特殊地块。虽然地处天津,却是一块由北京管辖的“飞地”,其西北距离北京五环路100公里,南距天津中心城区20公里,周边毗邻5条高速及快速路。作为京津两市推进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试点平台,京津合作示范区——一个“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智慧生态宜居的产城融合样板区”正在这里逐渐形成。

近日,京津合作示范区开发建设主体,首创经中总经理吴怀量透露,2018年京津合作示范区将有2000亩土地具备招商引资条件,包括产业用地、住宅用地、教育用地等。未来10年到15年内,在这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崛起一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智慧生态新城。

作为京津两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加强经济社会合作和实现新时代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截至2017年年底,京津合作示范区已启动约15公里道路、管网一期工程建设,部分道路已具备通车条件,累计实现投资6亿元。到“十三五”期末,示范区计划实现投资约110亿元。

在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两市已经走向深度融合发展新时期,京津合作示范区也将进一步加速两地协同发展步伐。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京津冀一体化意味着未来将有约1亿人口会有更加细致、精准的专业分工,意味着各种各样的制度创新将在这里涌现。作为一个试点示范平台,京津合作示范区将走上一条极具创新性的发展道路。

2018年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的起步之年,产业一体化正从偏重单方面转移疏解向更加注重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全区域优化产业布局方向转变。京津合作示范区将重点从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医疗、文化教育、环境技术、高技术服务业、高端商务商贸等六大产业层面,为京津产业合作和区域深度融合塑造样板。

值得注意的是,引入多元产业的同时,京津合作示范区还将以智慧、生态、人文为城市特色,打造生态宜居、职住平衡的现代化新城。

吴怀量表示,京津合作示范区将以产城融合为理念,以承接非首都功能、培育企业发展环境和完善公共服务为抓手,成为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和智慧生态宜居的产城融合样板区。

据京津合作示范区规划设计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区将充分利用水系充沛的自然条件,以园林宜居城市为设计导向,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此外,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产品的集成应用与推广示范,实施智慧交通、智慧环境、智慧社区、智慧生活。

吴怀量说:“未来,示范区将加强政策链条的互通、公共服务的融合、营商环境的建设,将北京的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资源要素与天津的产业能力对接,构建‘北京创新、天津转化’的新格局。有利于促进京津两市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协同创新,为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按计划,示范区将通过10年至15年的建设,力争实现总投资2500亿元,吸引常住人口31万、就业人口18万。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发挥示范区应有价值的最大阻碍在于不同城市动员资源的能力、项目审批的权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如何实现城市之间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推动实现要素资源的良性整合和整体营商环境改善,是京津合作示范区甚至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